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俗称“金花”,属于散囊菌目(Eurotiales)发菌科(Trichocomaceae)散囊属(Eurotium)的一种真菌。常见于长期保持的茶叶及部分中药材中,现代研究发现采用该菌发酵茶,可降低茶的涩味,并对茶叶组分进行转化,提高茶的品质。该菌的代谢产物具有降脂、抗肿瘤细胞活性、促消化等多种功效。云南省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茶叶种植和利用年代久远,古茶树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种质优势造就了云南茶叶的独厚品质,茶叶成为云南省重要的高原经济作物和最具潜力的绿色食品产业。据统计,全省15个州(市)100多个县(市、Superior tibiofibular joint区)产茶,茶树种植面积全国领先,茶农已达600多万。尽管如此,云南省的中低端普洱并没有很好的销路。为此,本研究以临沧生普、滇红等茶叶为主要实验材料,对冠突散囊菌纯化分离,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最佳温度、含水量的测定,同时发现光照对冠突散囊菌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变化以及其感官审评。最后以马铃薯培养菌丝为对照,对临沧生普、临沧熟普水提液培养的菌丝进行转录组测定、分析,希望能解析冠突散囊菌在云南大叶种茶叶发酵中对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其作用机制。为后期进一步发掘金花菌种资源及云南“金花”普洱茶工业化规模化发展RepSox分子式及品牌的建设提供科学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不同茶提取物的培养基进行了冠突散囊菌的分离、纯化,发现各类茶叶浸提液体培养基中,均有明显“金花”单菌落的生长,且菌落长势良好,转移至PDA培养基中进行单点培养,无明显污染情况,经形态学鉴定和ITS测序得出所筛选菌株为目的“金花菌”菌株。采用茶叶浸提液体培养基,可实现冠突散囊菌的高效分离、纯化,可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加快实验进度,提高实验效率。2.将得到长得较好的菌落送与公司进行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将同源性相对较高的序列利用生物分析软件Mega 5.0对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序列系统发育树。得到2株冠曲霉,7株假灰绿曲霉,2株散囊菌属分离物,2株棕色曲霉,1株谢瓦氏曲霉,1株阿姆斯特丹曲霉,1株冠突散囊菌。3.对筛选出来的冠突散囊菌进行培养条件的筛选,并设置不同温度、含水量和光照进行培养,进行梯度实验,筛选出合适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含水量为45%-48%;持续光照可以使冠突散囊菌的生长速度大幅提升。4.为筛选出冠突散囊菌最适合接种发酵哪些云南茶叶。通过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的方式发酵临沧大叶种生普、滇红、云南绿茶。结果显示冠突散囊菌最适合接种临沧大叶种生普,其次滇红,最后不适合接种云南绿茶。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中的最小二乘函数验证临沧大叶种生普品质确实有极大的提升。5.用生茶培养的冠突散囊菌、熟茶培养的冠突散囊菌、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和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这四种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定及其分析。发现“CR-VS-R”(普洱生茶里的冠突散囊菌VS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有差异基因3903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607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2296个;“R-VS-F”(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VS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筛选到的差异基因有442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577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845个;“CF-VS-F”(普洱熟茶里的冠突散囊菌VS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筛选到的差异基因有328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35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931个;“CR-VS-CF”(普洱生茶里的冠突散囊菌VS普洱熟茶里的冠突散囊菌)筛选到的差异基因有282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682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140个。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进程、单一生物过程,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催化活性和结合,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细胞、细胞组分和细胞器等。KO分析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大量基因富集到全局和概览通路、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翻译、折叠-分类-降解途径、复制和修复、转运和催化、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转导和膜转运途径等。从中发现了涉及合成儿茶素和茶氨酸2种生化组分的合成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大叶茶改变其化学组分及口Fulvestrant体内感是相关基因表达产物推动物质转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