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其早期诊断、有效监测及精准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乳腺癌常规诊断中,触诊查体仍是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组织活检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钼靶X线摄影、MRI等已广泛用于乳腺癌筛查。然而,很多情况下需要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影像学(多模态影像学)检查特征进行联合诊断,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微钙化灶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恶性征象之一,近年来在乳腺癌影像学诊断中受到关注。既往研究表明,乳腺癌钙化灶在影像学显像中大多表现为微钙化灶,具有不同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可能与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临床预后等因素有关。因此,利用多模态影像学检查获得乳腺癌钙化灶图像并进行综合分析,将获得更加精准的诊断,同时也为判定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依据。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钙化灶的检出效能,进一步分析乳腺癌钙化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转归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判MRI-targeted biopsy定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乳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均完成乳腺超声、钼靶X线摄影、CT及MRI影像学检查。以术后乳腺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乳腺超声、钼靶X线摄影、CT、MRI及多模态影像学联合检查对乳腺癌钙化灶检出的准确率,利用公式计算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一步根据多模态影像学检查结果将乳腺癌患者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乳腺癌钙化灶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关系。对上述乳腺癌FG-4592患者随访36个月,分析钙化组和非钙化组患者的远期预后,并绘制生存曲线。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4.0处理。结果:1.在87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有钙化灶41例;乳腺超声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钙化灶34例,检查准确度为75.86%,诊断灵敏度为65.85%、特异度为84.78%、阳性预测值为79.41%%、阴性预测值73.58%;钼靶X线影像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钙化灶36例,检查准确度为87.36%,诊断灵敏度为80.49%、特GNE-140试剂异度为93.48%、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84.31%;CT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钙化灶33例,检查准确度为81.61%,诊断灵敏度为70.73%、特异度为91.30%、阳性预测值为87.88%、阴性预测值77.78%;MRI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钙化灶31例,检查准确度为74.71%,诊断灵敏度为60.98%、特异度为86.96%、阳性预测值为80.65%、阴性预测值71.43%。2.在87例乳腺癌患者中,多模态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钙化灶40例,检查准确度为94.25%,诊断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95.65%、阳性预测值为95.00%、阴性预测值93.62%;与单一乳腺超声、钼靶X线摄影、CT检查、MRI检查相比,多模态影像学联合检查的准确度明显增高(P<0.0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也均高于单一影像学检查(P<0.05)。3.乳腺癌钙化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不相关(P>0.05);乳腺癌钙化组中ER表达、HER2表达、Ki67及PR表达均高于非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伴有钙化灶的乳腺癌患者36个月总生存期(OS)低于非钙化组,但两组O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钙化灶的乳腺癌患者3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低于非钙化组,两组PFS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乳腺癌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直径与乳腺癌患者OS和PFS预后不良无关(P>0.05),而肿瘤分期、ER表达、HER2表达、Ki67表达、PR表达、淋巴结转移以及钙化均与患者OS和PFS预后不良有关(P<0.0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HER2表达、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以及钙化均为乳腺癌患者独立的OS和PFS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1.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钙化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对于乳腺癌钙化灶的诊断,多模态影像学联合检查优于单一影像学检查。2.乳腺癌钙化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ER、HER2、Ki67及PR表达有关。3.伴有钙化灶的乳腺癌患者较非钙化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差,乳腺癌钙化灶是患者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