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以亚临界水温度效应为切入点,以具有典型三螺旋链构象的香菇多糖为例,研究亚临界水温度效应对香菇多糖化学结构、链构象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阐明其变化规律及构效关系,进而揭示多糖加工制备过程中生物活性变化的分子机制,为亚临界水萃取技术高效可控制备活性多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亚临界水温度效应对香菇多糖化学结构的影响采用热水浸提法获得具有三螺旋链构象的香菇多糖,以此多糖为原始多糖,在不同亚临界水萃取温度下,对多糖进行处理,通过物理手段结合化学方法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多糖在化学结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100~160℃)处理后,多糖的基本化学结构、单糖组成类型和糖苷键类型几乎未发生改变。各多糖均是β型葡聚糖,均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组成,葡萄糖是主链和支链上的主要组分;多糖结构中此网站主要有(1→)或(1→6)、(1→4)或(1→2)、(1→3)糖苷键。随着温度升高,多糖支链会发生不同程度断裂和解离,使(1→)或(1→6)糖苷键从35.97%减少到26.62%,葡萄糖摩尔比从71.88%增加到78.05%。因此,整体上亚临界水温度效应对香菇多糖化学结构的影响较小。(2)亚临界水温度效应对香菇多糖溶液行为及链构象转变的影响通过高分子表征手段结合微观显微技术,借助高分子稀溶液理论,探讨了不同温度亚临界水处理对香菇多糖溶液行为及链构象转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亚临界水温度的升高,香菇多糖发生了从有序三螺旋链(原始多糖及100~110℃),到适度舒展的三螺旋链(120~140℃),最后到单股线性柔顺链(15adolescent medication nonadherence0℃)和无规线团(160℃)的链构象转变。从有序到舒展的变化过程中,[η]从161.47 m L/g下降到152.35 m L/g,分子量从1.754×10~6 g/mol下降到1.050×10~6 g/mol,链构象参数β(0.92→0.73)、ρ(2.11→1.87)和d_f(1.09→1.37)的变化显示多糖从刚性链变成半刚性链,外观上链长变短,延伸直链减少,卷曲链增多;而当多糖链最终变为无规线团时,[η]急剧下降至47.77 m L/g,分子量下降到5.041×10~5 g/mol,接近原始多糖的三分之一,多糖链失去刚性(β=0.51,ρ=1.63,d_f=1.96),转变为柔顺性卷曲,形貌上变成雪花片状,表面较粗糙。此外,在构象变化过程中,多糖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断裂,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均有所下降。因此,整体上亚临界水温度效应会使香菇多糖的链构象发生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3)亚临界水温度效应对香菇多糖免疫活性的影响及构效关系研究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为模型,探讨不同亚临界水温度处理的香菇多糖对细胞增殖能力、吞噬能力、NO及细胞因子含量、模式识别受体等的影响,提取活性参数,并将活性参数与结构和链构象参数单参数关联,进行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香菇多糖的免疫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100~120℃)后下降(130~160℃)的趋势。120~130℃多糖能更高效提高细胞的增殖和吞噬能力(p<0.05);与原始多糖相比,120℃多糖显著促进了NO(162.17%)、TNF-α(119.58%)、IL-6(138.65%)和IL-1β(132.10%)细胞因子的分泌(p<0.05),整体上120℃多糖的免疫活性最强;而160℃多糖的免疫活性则显著减弱,且低于原始多糖的活性(p<0.05)。多糖在细胞表面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为Dectin-1和SR,Dectin-1是主要受体。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当温度使多糖处于适中分支,适度舒展的链构象时,能更好地发挥免疫活性。(4)不同链构象香菇多糖与Dectin-1蛋白的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运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不同链构象多糖与Dectin-1受体的结合情况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构象多糖与Dectin-1结合效果依次为:舒展三螺旋链>初始刚性三螺旋链>单股线性柔顺链>无规线团。复合体系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总体上能保持稳定;结合自由能中,范德华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是舒展三螺旋链和初始刚性三螺旋链复合体系中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而单股线性柔顺链和无规线团复合体系中的驱动力仅是范德华相互作用。总之,舒展三螺旋链与Dectin-1结合更紧密,两者之间较强的疏水作用和较多的氢键数目能更好地维持相互作用后复合物构象的稳定,且对蛋白质局部残基结构有较明显影响,Navitoclax体内实验剂量进而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发挥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