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3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缺失对感染宿主Oncologic pulmonary death细胞后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PR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将PRV SD-2017ΔgE/gI/TK株接种PK-15细胞,运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了PRV感染细胞后差异表达蛋白分析,并通过Western blot进行了数据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亲本毒株PRV SD-2017感染组比较,SD-2017ΔgE/gI/TK感染组共鉴定到19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7个蛋白上调,12个蛋白下调;与传统疫苗株BartCrizotinib核磁ha-K/61比较,SD-2017ΔgE/gI/TK感染组共鉴定到176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57个蛋白上调,19个蛋白下调。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紧密连接、RNA降解途径、核糖体生物发Nirmatrelvir供应商生、B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有关,其中ATP2A1、KDM8、Eri1、XRCC6、DNM2和PYCR2等差异蛋白参与细胞凋亡、免疫反应和自噬相关功能。通过Western blot验证了MYLPF、ERI1、XRCC6和GAMT的表达情况与TMT比率一致,证明了该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PRV变异株的致病和免疫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