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那洛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利那洛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临床症状、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的影响,综合评价联合用药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基本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纳入符合入排标准并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112例,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单服利那洛肽290μg,餐前30分钟,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840mg,餐后30分钟,2次/天。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排便次数、粪便性状及便秘程度,综合评价联合用药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统计学方法:将研究数据录入建好的EXCEL表中,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需要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2个独立样本),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2个相关样本)。计数/定性资料以[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意向性分析(ITT分析)和遵循研究方案分析(PP分析)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检验与分析。P≤0.01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点击此处≤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电子肠镜结果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排便次数比较:对照组治疗前的排便次数中位数为2(2~3),显著低于治疗后排便次数6.5(4.88~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的排便次数中位数为2(1~3),显著低于治疗后排便次数7.5(6~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排便次数比较,观察组排便次数增加,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粪便性状比较:对照组治疗前的粪便性状中位数为1(1~1)显著低于治疗后粪便性状4(Hepatocellular adenoma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的粪便性状中位数为1(1~1.25),显著低于治疗后粪便性状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粪便性状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便秘程度比较:对照组治疗前的便秘程度评分为14(11~17),显著高于治疗后便秘程度评分为9(5.75~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的便秘程度评分为13.50(10~16),显著高于治疗后便秘程度评分为6(4.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便秘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观察组便秘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vs 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满意度的比较:两组间的满意度评价相当(54%vs 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腹胀、腹痛、头晕、皮疹,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ITT分析:对照组高于观察组(76.79%vs 6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分析:对照组高于观察组(71.17%vs 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利那洛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有效缓解IBS-C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排selleckchem Baricitinib便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改善IBS-C患者的粪便性状,但是联合用药在改善患者便秘程度及腹胀症状方面更加优于单用利那洛肽,推测与部分IBS-C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有关。3.联合用药对IBS-C患者的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