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双眼先后行小梁切除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术后滤过泡和眼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type 2 pathology1-09/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小梁切除术的双眼CPACG患者15例30眼,双眼手术间隔7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双眼术前房水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点击此处的表达水平,并于术后1mo评估眼压及滤过泡形态。结果:纳入患者第一眼术前房水中MCP-1、IL-17、TGF-β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330.4±46.2、357.3±46.9、2347.5±363.8、527.7±101.6pg/mL,第二眼术前房水中MCP-1、IL-17、TGF-β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298.2±40.7、309.1±53.5、1938.3±426.0、628.2±104.9pg/mL,双眼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有差异(P≤0.053-MA)。纳入患者双眼术前房水中IL-17、TGF-β表达水平与术后1mo眼压、滤过泡高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PACG患者第一眼术后第二眼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其中双眼术前房水中IL-17、TGF-β的表达水平与术后眼压和滤过泡高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