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细胞器靶向有机光敏剂的制备及其肿瘤光动力治疗应用

由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肿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肿瘤诊疗手段存在着诸多限制,而光动力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以其特有的优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设计构建具有特异性细胞器靶向、近红外荧光发射、斯托克斯位移大、单线态氧产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的光敏剂,将其应用于成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对指导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近红外有机光敏剂,能够特异性地靶向溶酶体和线粒体,单线态氧产率高,生物相容性好,同时具有良好的双光子成像能力,可用于荧光成像引导的光动力肿瘤治疗。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1)选用三苯胺为电子供体,2,1,3-苯并噻二唑和2,3-二甲基苯并[d]噻唑-3-碘化鎓基团作为组合电子受体,噻吩为π桥,合成具有D-A-π-A结构的新型近红外有机光敏剂ADB。ADB在736 nm处显示出明亮的近红外荧光,具有线粒体和溶酶体双细胞器靶向、斯托克斯位移大(203 nm)、活性氧生成效率高(0.442)、双光子成像、生物相容性和光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ADB可在细胞和组织中进行高质量的双光子成像,并在白光照射下能有效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具selleckchem有成为应用于临床的荧光成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光敏剂潜力。此外,这项工作为靶向双细胞器的有机光敏剂的设计和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selleckchem。(2)选用三苯胺和4-(4-乙基-1-哌嗪基)苯胺为电子供体,2,1,3-苯并噻二唑为电子受体,噻吩为π桥,合成具有D-A-π-D结构的席夫碱类近红外有机光敏剂TBA-R,并将其封装在牛血清白蛋白中形成纳米粒TBA-R NPs。TBA-R NPs具有pH值响应、线粒体和溶酶体双细胞器靶向、近红外发射(720 nm)、斯托克位移大(200 nm)、双光子成像、活性氧产生效率高等优点。体外实验pituitary pars intermedia dysfunction表明,TBA-RNPs对细胞内的pH变化具有良好的响应性,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变化有效检测细胞内的pH,同时在白光照射下能够有效的产生活性氧,促使肿瘤细胞死亡,具有成为pH荧光探针及高效靶向治疗肿瘤的多功能光敏剂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