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与机制研究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类粘膜皮肤以及侵入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原体之一,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第四大常见病因。随着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越来越高,预防和治疗白色念珠病已成为药物化学和临床治疗学的一个热点领域而备受关注。尽管现在有多种抗白色念珠菌的药物,但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以及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我们迫切需selleck PD0325901要新的抗真菌药物或有效的治疗策略。吲哚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苯并吡唑杂环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吲哚类衍生物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和菌丝的发育,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基于此,本论文对吲哚类衍生物进行设计合成,并对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与机制进行研究,寻找发现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活性先导化合物,研究意义非常重大。本论文共四章,第一章以吲哚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20个结构新颖的吲哚和吲哚啉衍生物(S1-S20),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发现,化合物S11、S12、S 17、S18和S20对ATCC10231FR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真菌活性,特别是S18对FLC敏感株SC5314、ATCC10231、FLC耐药株和SC5314FR等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S18能通过Ras-c AMP-PKA通路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和生物膜的形成。第二章,以吲哚和不同取代基的水杨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7个结构新颖酚衍生化的双吲哚甲烷类衍生物(BI-1-17),抗菌Empagliflozin溶解度活性测试表明,大部分衍生物与FLC联用时对白色念珠菌敏感株和耐药株均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BI-10与FLC联用可刺激ROS的生成,导致ROS积累,降低MMP,改变膜通透性。第三章对论文工作的结果和特色进行了总结,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第四章对近年来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抗菌活性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