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和中方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BV)或西妥昔单抗(CET)治疗ⅢB-Ⅳ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四川省中医院肿瘤科收集符合纳排标准、计划使用化疗和CET或BV方案进行≥4周期治疗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SAS 9.1生成的随机序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1:1)。对照组使用指南推荐的基础化疗方案联合BV或CET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冲服和中方免煎颗粒剂,随化疗开始服用,一日3次(早中晚餐后1小时服用),每次一格,至当前化疗周期结束。连续观察4个化疗周期。主要结局指标是近期肿瘤客观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次要结局指标为骨髓抑制的分级及发生率情况、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体重变化、KPS评分变化;安全性指标为肝肾功能及心律变化、不良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本研究最终完成试验共90例,其中共脱落4例:对照组1例在入组两天后撤回试验同意书,1例仅接受1个周期治疗;治疗组中2例仅接受2周期治疗。3名患者主动退出治疗,退出时病情稳定,未接受回访。最终治疗组共47例患者、对照组共46例患者完成意向性分析。2、近期客观疗效比较:两组在四个化疗周期结束时均没有完全缓解病例。治疗组的ORR:55.3%,DCR:89.3%,对照组的ORR:41.3%,DCR:80.selleck4%,两组在实体瘤缩瘤率方面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肿瘤标志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EA、CA-199血清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可比。(1)CEA:观察结束后,治疗组的CEA血清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自身前后配对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自身前后配对比较无差异(P>0.05);(2)CA-199:治疗后,无论两组间比较还是治疗组或对照组自身前后配对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髓抑制程度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中性粒细胞数降低和白细胞数降低的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I-IV度中性粒细胞数下降的发生率为25.5%,II-Ifood as medicineV度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为19.1%,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血红蛋白数与血小板数下降的分级程度以及II-IVDorsomorphin IC50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CINV完全缓解率比较:在化疗第一周期,治疗组的CINV完全缓解率为83.0%,高于对照组的69.6%,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的第二、第三周期,治疗组的CINV完全缓解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四周期治疗组的CINV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KPS评分变化和体重变化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KP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9.4%、69.6%,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体重未减少率分别为83%、63%,治疗组维持体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指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肝肾功能及心律等项目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本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导致研究中止。在发生的不良事件中,治疗组出现食欲减退有17例(36.2%)、疲乏有5例(10.6%)、高血压有16例(34%),相比对照组的食欲减退、疲乏、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60.9%、28.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泻、脱发、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周围神经病等不良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单纯使用化疗加靶向药物相比,联用和中方应用于IIIB-IV期结直肠癌,在临床缩瘤率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可以降低CEA的水平,有效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程度及中重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提高恶心、呕吐的完全缓解率。2、和中方能够减轻化疗加靶向药物治疗IIIB-IV期结直肠癌过程中出现的食欲不振、疲乏及高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体能状态,维持患者体重稳定,具有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