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ER数据库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部分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内部验证【目的】构建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预测模型(PGBL),再进行内部验证,来准确的预测PGB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生存率CSS。【方法】本研究从SEER数据库收集了内镜下或进行手术后病理活检确诊为PGBL的5740名患者,用R语言中的verification包进行随机分配,以比例为7:3分为建模组及内部验证组。用Kaplan–Meier(KM)法建立生存曲线、对数秩和检验(long-rank)比较我们收集的变量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利用COX回归模型获得独立的预测因素后建立可以预测PGBL患者1年、3年、5年的OS和CSS列线图(Nomogram)。并以Harrell一致性指数(C-index)、决策曲线分析(DCA)、和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评估了列线图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内部验证,然后与安娜堡(Ann Arbor)分期系统的预测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用Kaplan–Meier(KM)法建立生存曲线、对数秩和检验(long-rank)比较各组间是否存Barasertib在差异得到这样的CB-839浓度结果,其中高龄≥75岁(P<0.001,HR=5.1299)、Ann Arbor分期III期(P<0.001,HR=1.4843)、IV期(P<0.001,HR=1.867)组的预后较差。而女性(P<0.001,HR=0.8121)、发病部位在小肠(P=0.003,HR=0.8351),进行放疗(P=0.011,HR=0.842)、进行化疗(P<0.001,HR=0.7038)、FL(P<0.001,HR=0.3303)、MALT(P=0.003,HR=0.4885)、已婚(P<0.001,HR=0.7186)的患者预后较好。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诊断时年龄大小、种族、性别、淋巴瘤原发部位、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化疗和婚姻状态与OS的预后相关。而与CSS预后独立genetic sequencing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化疗及婚姻状态,以上述因素构建了列线图,OS及CSS列线图的C-index值分别为0.735(95%CI=0.719–0.751)和0.761(95%CI=0.739–0.783)。此外,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近,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与Ann Arbor分期系统的C-index和DCA结果进行对比,发现DCA曲线中我们构建的模型曲线比起Ann Arbor分期系统更加远离两条基准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PGBL患者的OS及CSS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判断预后。同时上述预测模型展现了满意的预测性能和临床适用性,它可以协助我们评估PGBL患者的预后。第二部分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目的】对本课题之前已建立的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PGBL)的OS和CSS的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明确该预后模型预测是否有价值。【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我院经病理证实为PGBL患者41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大小、病理的类型、原发部位、化疗、手术与否、生存状态、生存时间、婚姻状态等相关病例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后进行外部验证,并利用AUC、DCA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性,同时对比了Ann Arbor分期系统对于PGBL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预后模型外部验证组OS和CSS的1年、3年、5年AUC值分别为0.8、0.857、0.857和0.8、0.865、0.865,而外部验证组Ann Arbor分期系统的OS和CSS的1年、3年、5年AUC值分别为0.7、0.772、0.7722和0.7、0.77、0.769。DCA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相比较于Ann Arbor分期系统更远离两条基准线。【结论】本课题此前所建立PGBL患者的OS和CSS预后模型对比Ann Arbor分期系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并且具有更广泛的临床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