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顾氏外科治疗乳腺疾病临床经验的收集,总结顾氏外科学术思想和经验便于学习和传承;通过临床中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散结膏外敷联合疏肝化痰方内服治疗乳癖的临床疗效,以获得治疗乳癖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进修学习期间门诊跟师、访谈胡升芳教授、查阅论文及著作、医案等方式,收集整理总结顾氏外科治疗乳腺疾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2、纳入72例病例为2022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昆明市中医医院外科门诊,诊断为乳癖肝郁痰凝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medidas de mitigación照组,各36例。治疗组予口服疏肝化痰方联合外敷散结膏,对照组口服疏肝化痰方,疗程90天。记录两组治疗前后30天、60天、90天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乳房疼痛、肿块大小及范围等)及中医证候评分(胸闷胁胀、烦躁易怒、月经不调、心烦口苦、失眠多梦等)。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差异以评价疗效。结果:1、顾氏外科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特色从第三代传承人顾伯华开始,提出乳癖分为肝郁气滞和冲任不调两型;第四代传承人陆德铭教授首次将乳癖分成肝气郁滞型、冲任失调型辨证论治,陆教授认为乳癖病病机当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瘀凝滞为发病之标。治以温育肾阳,调补精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在此基础上调节性轴的功能而实现治疗目的。第五代传承人胡升芳教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证施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止痛为治则,采用疏肝化痰方配合散结膏外敷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获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2、纳入观察的72例患者,在观察期间,治疗组2例未按方案用药,对照组2例未完成治疗,均剔除脱落,实际完成观察68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总积分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症状、体征评分,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后30天、60天、90天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的比较经Mann-Whitney U检验,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在治疗后30天、60天、90天对疼痛、肿块硬度、肿块范围、肿块大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后30天、60天、90天的中医证侯总积分的Dolutegravir比较经过Mann-Whitney U检验,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在治疗后30天、60天、90天对中医证侯(胸闷胁胀、烦躁易怒、月经不调、心烦口苦、失眠多梦)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5)治疗后30天、60天、90天两组组间疗效比较:治疗后30天,两组患者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近。治疗后60天,两组患者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经过60天治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90天,两组患者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经过90天治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顾氏外科传承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医理论,融会历代外科医家所长,形成了融顾氏特色理论、诊治法、方药的学术体系,逐步形成顾氏外科学术思想:首重阴阳;以消为贵;辨病辩证结合;内外兼顾;善用外治;外病内治。顾氏外科治疗乳腺增生病从顾伯华开始,到陆德铭教授、胡升芳教授的经验传承、创新拓展,以“外之症实根于内”立论,内外合治,建立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外科流派。顾氏外科学术思想和经验广博深厚,总结整理其学术思想和经验有利于顾氏外科流派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2、散结膏外用联Erdafitinib体内合疏肝化痰方内服治疗乳癖肝郁痰凝型患者,对其主要症状有显著疗效。3、散结膏外用联合疏肝化痰方内服治疗乳癖肝郁痰凝型患者,对其中医证候有显著疗效。4、散结膏外用联合疏肝化痰方内服治疗乳癖肝郁痰凝型患者,当疗程在30天时疗效不明显,在60天、90天时,有显著疗效。5、散结膏外敷联合疏肝化痰方内服治疗乳癖肝郁痰凝型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疗程越长疗效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