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Ammonia nitrogen)是水环境中常见的氮Medications for opioid use disorder代谢物质之一。由于高浓度氨氮的毒性作用,使其成为鱼类养殖尤其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主要限制性环境因素之一。当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氨氮对鱼类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的探讨上,有关外源性氨氮处理下鱼类的解毒机制及其对鱼类生长、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大宗淡水鱼养殖品种,在当前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下常常会受到氨氮胁迫。本研究将草鱼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氨氮作为影响因子,研究外源性氨氮作用对草鱼生长、血液生化和肌肉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试验设置了1个对照组(0 mg/L)和4个氨氮处理组(1、3、6、9 mg/L),每个试验组各自设置3个平行,经过56 d的暴露,试验结果如下:(1)外源性氨氮的处理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草鱼的生长,提高了肌肉粗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肌肉粗脂肪的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处理组草鱼健康状态较好,只有较少死亡现象发生,对饲料的摄食情况良好。经56 d养殖试验后,各氨氮处理组的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P<0.05),但是各氨氮浓度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3、MCC950抑制剂6和9 mg/L的氨氮处理显著降低了草鱼饵料系数(P<0.05),但所有氨氮处理组中草鱼的摄食率均未受到显著影响。而肌肉营养成分检测发现,3、6和9 mg/L的氨氮显著提高了草鱼背肌的粗蛋白含量,但显著降低了肌肉粗脂肪的含量(P<0.05)。同时,草鱼的排氨率在6 mg/L氨氮下显著提高(P<0.05)。(2)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草鱼血氨水平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增加(P<0.05)。3、6和9 mg/L的氨氮处理显著增强了草鱼血清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P<0.05)。相似地,草鱼血清谷氨酰胺水平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6、9 mg/L浓度下显著增强(P<0.05)。各处理组草鱼的血清尿素氮水平同样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增加,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的活性在9 mg/L的氨氮处理中显著增强(P<0.05)。相反地,草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在6、9 mg/L的氨氮处理下显著减弱,谷丙转氨酶活性在3、6、9 mg/L的氨氮处理也显著减弱(P<0.05)。结果表明,在外源性氨氮的处理下,草鱼主要通过3种途径来有效抵御氨毒,分别为增加氮排泄、将氨氮转化为其他低毒或无毒的含氮代谢物(谷氨酰胺,尿素),以及增加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蛋白质的分解。(3)外源性氨氮的处理显著影响了草鱼背肌蛋白质合成代谢相关通路基因(P<0.05),但对e IF2B-e IF2通路相关基因eif2α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草鱼背肌TORC1通路相关基因(igf-1,igf-1r,pi3k,akt,tor)表达水平在氨氮处理下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相对地,3、6和9 mg/L氨氮处理显著下调了4ebp1的表达水平(P<0.05),但对s6k1表达量无显著影响。同时,外源性氨氮的处理也显著降低了草鱼背肌蛋白分解代谢泛素-蛋白酶系统和自噬-溶酶体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murf1,psma2,beclin1,atg5,atg16l1,lc3b)的表达(P<0.05),但对草鱼背肌钙蛋白酶系统相关基因cast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源性氨氮的处理下,草鱼可以Panobinostat分子式通过PI3K/Akt/TORC1通路来促进蛋白质合成,通过泛素-蛋白酶系统和巨自噬系统来减少蛋白质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