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本研究采集动、静态拉伸训练前、后较大应变负荷的下肢拉长-缩短周期运动过程中伸膝肌、跖屈肌肌肉-肌腱复合体动力学、运动学、影像学、表面肌电信号数据,计算训练前、后肌肉-肌腱复合体及肌纤维、肌腱成分的力量、应变长度、应变速度、做功、牵张反射等指标,观察肌肉-肌腱复合体各成分间交互作用规律,比较两种拉伸训练对下肢单关节肌、双关节肌生物力学特征影响的异同,探讨拉伸训练提高下肢拉长-缩短周期运动表现的力学机制。研究方法:将30名健康青年男性体育爱好者随机分成动、静态拉伸训练2个实验组和1个无训练对照组,每组10名,组间基本情况均数无差异。对两实验组分别实施9周、每周4日次、每次1组的双侧交替下肢动、静态拉伸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后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GE超声影像采集设备、16通道Delsys TrignoOncolytic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Wireless Biofeedback System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同步采集自60cm高度跳深动作下落着地至尽力垂直跳起支撑期内下肢拉长-缩短周期过程中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下肢各关节运动学数据、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影像学、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表面肌电信号数据。依据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外侧头肌肉-肌腱复合体长度及肌纤维羽状角,结合受试者下肢环节长度、关节角度推算二肌在下肢拉长-缩短周期过程中的时空参数;依据下肢拉长-缩短周期过程中膝、踝净关节力矩结合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外侧头力臂及其在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生理横截面积的占比,推算二肌肌肉-肌腱复合体的力学参数;由肌纤维力和肌腱力推算肌肉-肌腱复合体各成分拉长、缩短做功,并计算弹性回缩率比值;用EMGworks Analysis 4.8.0软件分析原始肌电信号,全波整流后计算脚尖着地后30~60ms区间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外侧头肌纤维短潜伏期牵张反射响应曲线下面积。研究结果:训练后动态拉伸训练组拉长-缩短周期过程中峰值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明显增加,两实验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发力率、腓肠肌外侧头力量的发力率明显增加,股外侧肌的发力率无明显变化。训练后两实验组拉长-缩短周期过程中股外侧肌、CH-223191腓肠肌外侧头及其肌纤维、肌腱成分的拉长/缩短应变速度、峰值力均明显增加selleckchem SB203580,静态拉伸训练组腓肠肌外侧头峰值力大于、股外侧肌峰值力小于动态拉伸训练组。两实验组拉长-缩短周期过程中二肌肌腱的拉长应变明显增加,腓肠肌外侧头肌腱缩短应变明显增加,动态拉伸训练组肌腱缩短应变低于静态拉伸训练组。两实验组股外侧肌肌纤维的拉长/缩短应变明显降低,动态拉伸训练组拉长/缩短应变明显小于静态拉伸训练组,腓肠肌外侧头肌纤维总缩短应变无明显变化。训练后两实验组中二肌肌肉-肌腱复合体及肌腱做功均明显增加,肌纤维做功无明显改变;动态拉伸训练组离心、向心期腓肠肌外侧头肌腱做功均明显小于、股外侧肌肌腱做功明显大于静态拉伸训练组。训练后两实验组弹性回缩率均明显提高,动态拉伸训练组股外侧肌肌肉-肌腱复合体及其肌腱弹性回缩率明显大于、腓肠肌外侧头肌肉-肌腱复合体及其肌腱弹性回缩率明显小于静态拉伸训练组。训练后两实验组离心期短潜伏期牵张反射响应均明显降低,动态拉伸训练组短潜伏期牵张反射响应明显高于静态拉伸训练组。研究结论:在较大应变负荷的下肢拉长-缩短周期过程中,两种拉伸训练均能够增加伸膝肌、跖屈肌肌肉-肌腱复合体及肌腱做功,并提升其弹性能利用率,有利于提高运动表现;两种训练均可有效抑制伸膝肌、跖屈肌肌纤维短潜伏期牵张反射响应,控制肌纤维拉长/缩短应变长度并维持做功,有利于提升肌纤维的产力性能;静态拉伸训练对肌纤维牵张反射的抑制效果优于动态拉伸。同时,两种拉伸训练效果表现出肌肉特异性:动态拉伸训练主要提升单关节肌动力学表现,静态拉伸训练则更多地改善双关节肌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分析,研究拉伸训练对拉长-缩短周期的过程中伸膝/跖屈肌肌-腱复合体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主要比较两种拉伸训练后跖屈肌、伸膝肌MTC各成分的生物力学特征变化规律,探究拉伸训练所能引起的SSC过程下肢肌MTC生物力学特征,藉由此研究为深入理解拉伸训练提高运动表现的内在机制及意义提供较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为运动爱好者日常体育活动及准备活动提供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