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真实世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并定期随访12个Tohoku Medical Megabank Project月,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安全性、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及经济效益,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减少和预防病情复发,降低住院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为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长期预后提供治疗选择。【方法】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国际疾病统计分类》第10版(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546例。入组后的患者,采集一般资料及既往精神病史。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9、12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i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生命态度量表、生活质量简表(Short Form 12 questionnaire,SF-12)、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不良事件报告表、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rizona Sexual Experience Scale,ASEX)、危险性等级评估、患者及家属治疗满意度问卷、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评价。采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个月的经济负担相关信息,即直接经济负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就诊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间接经济负担包括患病损失(因病引起工作时间减少和工作能力下降所致的经济损失、破坏行为所致的经济代价)和死亡损失,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就诊次数、住院次数等信息,分析治疗后的疗效、安全性、复发率、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经济效益。实验结果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第1、3、6、9、12个月PANSS总分及其因子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BPRS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第1、3、6、9、12个月SDSS总分、SF-12总分、Zarit照顾负担量表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1、3、6、9、12个月ASEX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第1、3、6、9、12个月危险性等级评估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第6、12个月在1年内出现过自杀观念的人分别为8人(1.5%)、2人(0.4%),较治疗前的30人(5.5%)明显减少。6、治疗满意度比较:患者及监护人满意度在治疗后第1、3、6、9、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第1各月复发156人(33.99%,N=459),第3个月复发96人(24.06%,N=399),第6个月复发54人(16.31%,N=331),第9个月复发37人(13.55%,N=273),第12个月复发30人(12.55%,N=239),复发率持续下降。8、治疗后患者平均每年门诊就诊次数较治疗前增多,住院治疗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后患者的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经过12个月治疗后出现焦虑的患者有27人(5.0%),失眠的有38人(7.0%),头痛的有25人(4.6%),震颤33人(6.0%),静坐不能16人(0.3%),视力模糊8人(1.5%),恶心呕吐17人(3.2%),便秘21人(3.8%),血压异常29人(5.3%),心动过速28人(5.2%),月经紊乱22人(4.0%);治疗后体重增加的有47人(8.6%);患者QTGNE-140c为(387.41±2.63)ms,与治疗前(374.03±2.01)ms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05);实验室检查中总胆固醇升高的有29人(5.3%),甘油三酯升高的有31人(5.7%),空腹血糖升高的有18人(3.3%)。11、根据治疗后是否有效(PANSS减分率=(基线分-访视点分)/(基线分-30)*%,减分率≥25%为有效,<25%为无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吸烟情况、合并口服抗精神selleckchem Alpelisib病药物与治疗有效率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以及合并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是影响患者治疗有效率的独立因素。吸烟可降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HR=1.408,95%CI:1.134~1.748,P=0.002),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HR=0.797,95%CI:0.647~0.980,P=0.032)。【结论】1、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显著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降低了患者危险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改善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了其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3、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减少了患者的自杀观念。4、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改善了患者及其监护人的治疗满意度。5、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减少了住院次数,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都降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6、吸烟、合并口服抗精神病药是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吸烟可降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