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CA)现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但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持续性房颤RFCA术后复发率仍然很高。新近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可用于房颤的上游治疗,有利于减少新发房颤。然而,ARNI能否降低持续性房颤RFCA术后的复发,目前尚不明了。本研究通过比较ARNI治疗组与ACEI/ARB治疗组持续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的临床情况,探讨ARNI对持续性房颤RFCA术后复发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首次行RFCA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共197例,临床数Prebiotic activity据不完整17例患者,最终ARNI治疗组和ACEI/ARB治疗组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RFCA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实验室指标、各项超声心动图超声参数、记录手术相关数据以及术后1、3、6、12、18个月随访资料等。比较ARNI治疗组和ACEI/ARB治疗组两组患者RFCA术后复发情况及左心功能状态。结果:1.ARNI治疗组和ACEI/ARB治疗组术前临床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2.ARNI治疗组和ACEI/ARB治疗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电压标测纤维化程度、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ARNI治疗组和ACEI/ARB治疗组房颤RFCA术后复发率的比较:平均随访14.78±3.67个月,ARNI治疗组(90例)中14例患者复发(15.6%),ACEI/ARB治疗组(90例)中27例患者复发(30%),ARNI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ACEI/ARB治疗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 P=0.02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心房纤维化程度(HR 1.499,95%CI 1.060-2.121,P=0.022)和是否应用ARNI治疗(HR 0.436,95%CI 0.228-0.835,P=0.012)是持续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4.ARNI治疗组和ACEI/ARB治疗组房颤RFCA术后左心大小及功能指标比较:与术前比较,ARNI治疗组术后1、3、6、12个月的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容积指数LAVIDecitabine溶解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左房排空分数LAEF、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升高,术后3、6、12个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I/ARB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LAD无明显降低,术后3、6、12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LAEF无明显升高,术后3、6、12个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的LAVI无明显降低,术后6、12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LVEF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NI治疗组和ACEI/ARB治疗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EI/ARB治疗组相比,ARNI治疗组术后12个月LAD(39.89±4.76mm vs 37.82±4.24mm,P=0.002)、LAVI(43.31±10.11ml/m~2 vs 39.09±12.17ml/m~2,P=0.012)指标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ARNI治疗组LAEF为49.00±9.31%,明显高于ACEI/ARB治疗组(45.29±7.0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3)。ARNI治疗组的LVEF高于ACEI/ARB治疗组(63.51±6.13%vs 61.19±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他指标如右房横径及上下径、LVSDVI、LVEDVI,ARNI治疗组较ACEI/ARB治疗组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更多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降低RFCA术后房颤复发风险,并有效逆转患者心脏结构重塑,改善左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