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对女性甲状腺患者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对女性甲状腺患者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择期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共60例,年龄范围为20-65周岁,ASA等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组、B组、C组。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1.0mg/kg、顺阿曲库铵0.05mg/kg、依托咪酯0.2mg/kg依次静滴。麻醉维持:持续吸入七氟烷浓度1.5%~3%,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根据手术刺激、血压、心率和BIS调整七氟烷和瑞芬太尼浓度,术毕缝皮前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手术结束缝皮下时,根据分组分别将瑞芬太尼调整为不同剂量泵注至拔管结束,A组:剂量为0.02μg/(kg·min);B组:剂量为0.05μg/(kg·min);C组:剂量为0.07μg/(kg·min)。当患者BIS值>80,正常音量呼之睁眼,能按指令点头、摇头,潮气量≥5 ml/kg时予以吸痰拔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计算BMI值。记录拔管期间呛咳程度评分,入室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3分钟(T4)、拔管后5分钟(T5)的生命体征,拔管时间及苏醒躁动评分、镇静评分,并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BMI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拔管时呛咳程度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为1级和3级的A组与B、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为2级的各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拔管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组内比较:A组T2时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T2时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T2时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1时与T3时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平均动脉压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不存在交互作用。三组患者心率组内比较:A组T1时和T3、T5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3时和T4、T5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4时和T5时更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T1时和T3、T4、T5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3时和T5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4时和T5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Extrapulmonary infection<0.05);C组T1时和T3、T5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3时和T4、T5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4时和T5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心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存在交互作用。三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T4时C组与A、B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5时C组与A、B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C组T2时和T3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4时和T5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血氧饱和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存在交互作用。三组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镇静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2分、3此网站分的患者与A、B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甲状腺患者全麻苏醒期持续泵注0.05μg/(kg·min)的瑞芬太尼有利于抑制呛咳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