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肌球蛋白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大鼠肌球蛋白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DNB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brain histopathology10只。电针组电针“肾俞”“膀胱俞”“中髎”“三阴交”,连续8周。检测大鼠糖耐量、尿流动力学及膀胱质量,电镜观察膀胱组织线粒体变化,ELISA检测膀胱组织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38、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PK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组织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激酶(p-MLCK)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耐量降低,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漏尿点压明显降低(P<0.05),膀胱质量明显增加(P<0.05);逼尿肌细胞线粒体肿Bucladesine价格胀,线粒体嵴断裂或溶解消失;膀胱组织PACAP38、cAMP和PKA含量明显减少(P<0.01),p-MLC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ML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糖耐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明显降低(P<0.05),漏尿点压明显升高(P<0.05),膀胱质量明显降MK-2206化学结构低(P<0.05);逼尿肌细胞部分线粒体轻度肿胀;膀胱组织PACAP38、cAMP和PKA含量明显降低(P<0.01),p-MLC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ML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电针可通过激活DNB模型大鼠膀胱PACAP/cAMP/PKA信号通路,调控其肌球蛋白系统相关收缩元件磷酸化水平,修复逼尿肌细胞受损的线粒体,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膀胱肥大,调控膀胱内压和顺应性,修复DNB模型大鼠受损的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