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血法治疗乳腺癌患者紫杉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益气养血法治疗乳腺癌患者使用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方案。方法:选取因使用紫杉类化疗药物而出现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乳腺癌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初步纳入患者共7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片口服,每次0.5mg,一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予以益气养血中草药,早晚服用。入组时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selleckchem MRTX1133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肾功等)、周围神经毒性分级、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疼痛评分。治疗6周后复查相关指标,对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共67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本次研究,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1)基线资料:对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子分型、药物类型、化疗周期数、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疼痛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分析,P均>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治疗后,治疗组0级17例、1级11例、2级5例、3级1例,对照组0级6例、1级16例、2级8例、3级3例,均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进行统计分析,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35VE-822 IC50%、66.67%,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由23.12±4.44降至10.21±3.55,经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由23.33±5.24降至15.45±5.39,经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分析,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24%、69.70%,经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KPS评分: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由70(70,80)升至80(77.5,90),经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KPS评分由70(70,80)升至80(70,80),经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5)疼痛评分: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由4.68±1.36降至2.29±1.29,经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疼痛评分由4.94±1.52降至3.30±1.85,经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6)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MNCV为51.29±2.60m/s、正中神经SNCV为45.79±2.36m/s、腓总神经MNCV为45.17±3.56m/s、腓总神经SNCV为44.35±3.93m/s,对照组正中神经MNCV为47.03±2.41m/s、正中神经SNCV为41.39±1.92m/s、腓总神经MNCV为41.16±3.39m/s、腓总神经SNCV为40.04±3.31m/s。组内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分析,P均<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分析,P均<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7)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观察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益气养血法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使用紫杉类化疗药物而出现的周围神经毒性症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表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甲钴胺urinary biomarker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