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发生胃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更多的 分析福州地区sociology of mandatory medical insurance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后发生胃癌的流行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福州地区Hp根除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居民预防胃癌的提供有效建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Hp根除后患者699例,根据患者根除后是否发生胃癌分为对照组(不发生胃癌)和观察组(发生胃癌),对比两组血清CEA,CA125和CA199等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该院自制调查量表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胃癌家族史、Hp感染病程、开放型萎缩、胃黏膜重度萎缩、存在胃黏膜肠化生(IM)、胃黄色瘤以及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根除后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699例Hp根除AMG510化学结构后患者中发生胃癌48例(6.96%),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老年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P<0.05);观察组血清CEA,CA125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开放型萎缩、胃黏膜重度萎缩、存在IM、胃黄色瘤及使用PPIs时间>3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IM(OR=4.874)、胃黏膜重度萎缩(OR=4.412)、使用PPIs时间>3年(OR=3.631)是Hp根除后发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福州地区HP根除后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较大,多发于老年男性患者,特别是存在IM、胃黏膜重度萎缩、长期使用PPIs的患者,常伴有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在Hp根除后的4~5年内必须密切胃镜随访检查,有助于筛查除菌后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做好除菌后预防胃癌措施,以便能及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