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化疗药物、更多手术、放疗或激素治疗的组合,其治疗过程存在多药耐药、癌细胞非选择性靶向、药物毒性等局限性。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发现中药具有多角度、多机制协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能有效抑制肿瘤增殖、分化和转移,可避免产生耐药性,是当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焦点。红芪是甘肃道地药材之一,为补益类中药,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历代本草中多将红芪列入黄芪项下,作为黄芪使用,红芪在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活性、抗肝纤维化方面要优于黄芪。研究发现,红芪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突出,对肝癌、膀胱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还可联合临床抗癌药物,降低化疗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化疗过程的耐受性。在目前研究基础上,对红芪有效成分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antibiotic targets调控微小mRNA(miRNA)、诱导细胞自噬、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及联合临床化疗药减毒增效、增敏作用的机制进行总结归纳,系统阐释红芪有效成分抗selleck产品肿瘤作用机制,为红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和有效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