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灵长类动物中,包括人类,由于编码尿酸酶的基因失活,导致尿酸成为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高尿酸血症的经典定义是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超过阈值,由于尿酸在血清中的溶解度低,导致尿酸首先在体温低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脚趾和手指以晶体形式析出,直接引起痛风。在没有由尿酸钠(MSU)晶体引发的炎症发作(即痛风发作)时,被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大量研究表明,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肾病(HN),其特征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尿酸排泄不足是血清尿酸异常升高关键原因,肾脏和肠道成为尿酸排泄的主要部位,ABT-199但大多数尿酸(三分之二)通过肾脏排泄,主要由近端小管中的一系列转运蛋白尿酸转运体1(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等排泄,其中URAT1尤为重要,它是许多治疗高尿酸血症上市药物的靶点,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等,但这些药物有非常强烈的副作用,会导致胃肠道反应、过敏、肝损伤等不良反应。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C.Y.Wu在中国称为“肾茶”,分布于云南南部等,肾茶地上部分入药,治急慢性肾炎、尿路结石,对肾脏病有良效,此外,这种植物在中国云南省的傣族医学中被用作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草药,但对肾茶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活性成分以及其作用机制报道甚少,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肾茶中抗高尿酸血症活性化合selleckchem物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目前,本实验利用氧嗪酸钾以及高嘌呤饲料成功构建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并且在关节注射1%醋酸后诱导关节肿胀稳定的痛风小鼠模型。在体外,针对两个关键的尿酸转运体URAT1、GLUT9,利用尿酸成功诱导URAT1和GLUT9高表达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HK-2)高尿酸血症细胞模型,在这两个模型基础上,对肾茶以及肾茶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本实验的主要结果有:(1)2400 mg/kg氧嗪酸钾和高嘌呤饮食四周成功构建高尿酸血症小鼠,小鼠血清尿酸升高至295±60μmol/L,之后连续三个月每周两次关节注射1%醋酸能形成关节显著肿胀的痛风小鼠。(2)5.2 g/kg剂量的肾茶将小鼠血清尿酸(SUAs)由295±60μmol/L降至90±30μmol/L,接近阳性药苯溴马隆的89±31μmol/L,其次,在肾茶5.2 g/kg剂量作用下,痛风小鼠脚趾、脚掌、脚踝肿度缓解率62.5%、36.9%、37.4%,阳性药苯溴马隆为57.8%、36.4%、40.1%,茶中剂量明显降低了高尿酸血症关节肿胀小鼠脚趾、掌、踝的肿胀度,其中脚趾、脚掌肿胀缓解度优于阳性药苯溴马隆。(3)利用尿酸成功诱导URAT1和GLUT9高表达的高尿酸血症HK-2细胞模型,最适尿酸浓度为200μg/m L,并且发现尿酸刺激后激活了PI3K/AKT/NF-κB炎症信号通路。(4)对肾茶7个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初筛,化合物4苯甲酸显示对URAT1有抑制作用,复筛后发现1μg/m L苯甲酸在体外初筛对URAT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体内也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有一定活性。(5)苯甲酸衍生物苯甲酸丁酯(BBA)可以减轻小鼠的肾损伤,降低血清尿酸(SUA)、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素氮(BUN),同时抑制了URAT1,GLUT9的表达,促进了尿酸从尿液中排泄。为了进一步研究BBA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保护作用及机制,RNA测序结果显示,PI3K/AKT/NF-κB通路是影响BBA对HN小鼠保护作用的关键信号通路,Western blsexual transmitted infectionot也证实BBA可降低HN小鼠AKT和P65的磷酸化水平。此外,我们进一步在体外HK-2细胞上证明了BBA抑制了URAT1的表达(p<0.0001),减少了HK-2对尿酸的重吸收,以及在尿酸刺激的HK-2细胞上调节AKT和P65的异常磷酸化水平。综上所述:5.2 g/kg剂量的肾茶能显著治疗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苯甲酸通过抑制URAT1的表达来降低高尿酸小鼠血清尿酸;苯甲酸丁酯通过抑制URAT1以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来缓解高尿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