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患儿胃黏IACS-010759临床试验膜闭锁蛋白表达水平、胃黏膜炎症程度以及Hp菌株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因为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或黑便等)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并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Hp相关性胃炎abiotic stress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研究方法1)应用免疫印迹法分析患儿血清Hp抗体表达情况,进一步对Hp进行血清学菌株分型,从而将Hp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菌株,并观察患儿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法检测患儿胃黏膜闭锁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胃黏膜闭锁蛋白表达水平、胃黏膜炎症程度以及Hp菌株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2)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x±s表示。定性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无序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如果超过20%单元格理论频数(期望频数)<5或至少1个单元格理论频数(期望频数)<1,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检验。多组资料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PSS带的Bonferroni方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胃黏膜闭锁蛋白表达水平与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胃黏膜炎症程度轻、中、重度组患儿闭锁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35.1%、11.6%,三组患儿闭锁蛋白表达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19.66,P<0.001):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胃黏膜闭锁蛋白表达水平与儿童感染的Hp菌株类型的关系:Ⅰ型、中间型、Ⅱ型菌株感染患儿胃黏膜闭锁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5%、44.4%、60.0%,三组患儿胃黏膜闭锁蛋白表达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19.16,P<0.001):Ⅰ型低于Ⅱ型及中间型,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Ⅱ型与中间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Hp菌株类型与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患儿感染各型Hp菌株后其胃黏膜炎症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H=18.01,P<0.001):Ⅱ型轻于Ⅰ型及中间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Ⅰ型与中间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胃黏膜闭锁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黏膜炎症程度有关:轻度>中度>重度,提示胃黏膜炎症程度越重,紧密连接的破坏程度越重。2.胃黏膜闭锁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儿童感染的Hp菌株类型有关:Ⅰ型<Ⅱ型,Ⅰ型<中间型,而中间型和Ⅱ型之间无差异,提示Ⅰ型菌株感染对于胃黏膜紧密连接的破坏程度较大。3.胃黏膜炎症程度与儿童感染的Hp菌株类型有关:Ⅱ型<Ⅰ型,Ⅱ型<中间型,而selleckchem中间型和Ⅰ型之间无差异,提示Ⅱ型菌株感染所导致的胃黏膜炎症程度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