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注射液联合rt-PA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塞大鼠NeuN、GFAP、TNF-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塞大鼠神经元核(neuronal nuclei,Neu 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组、溶栓组、血栓通组,每组再分为1d、3d、7d三个时间亚组,每个时间亚组5只大鼠。假手术组及梗死组予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溶栓组予以rt-PA及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血更多栓通组rt-PA及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注射。计算各组大鼠死亡率,在相应时间点完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TTC染色观察脑梗塞面积,HE染色观察患侧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患侧海马区中Neu N、GFAP、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1.死亡率:除假手术组以外,其他各组两两相比,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TTC染色:(1)与梗死组相比,溶栓组、血栓通组各时间点脑梗塞面积均明显减小(p<0.01);(2)与溶栓组比较,血栓通各时间点脑梗塞面积均明显减小(p<0.01)。3.HE染色:(1)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细胞结构清晰,排列整齐,细胞核淡染清晰,处于细胞中央;(2)梗死组各时间点大鼠患侧海马区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核固缩、深染且被挤压至边缘,部分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增宽,有变性坏死及空泡现象;(3)与梗死组比较,溶栓组及血栓通组各时间点空泡样变、核仁皱缩、变性坏死、组织间隙增宽明显减轻,胶质细胞增生减少,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善较大。4.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2)与梗死组比较,溶栓1d评分降低(p<0.05),溶栓3d、7d及血栓通组各时间点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3)与溶栓组比较,血栓通组在7d时的评分降低(p<0.05)。5.Neu N:(1)与假手术组相Dorsomorphin核磁比,梗死组、溶栓组、血栓通组各时间点Neu N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2)与梗死组相比,溶栓组、血栓通组各时间点Neu N表达均明显上升(p<0.01);(3)与溶栓组比较,血栓通1d、3d时的Neu N表达均有所上升(p<0.05),7d时明显上升(p<0.01)。6.GFAP:(1)与假手术组相比,梗死组、溶栓组、血栓通组各时间点GFAP表达均明显上升(p<0.01);(2)与梗死组相比,溶栓组1d、3d时的GFAP表达下降(p<0.05),溶栓组7d及血栓通组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3)与溶栓组比较,血栓通1d、3d时的GFAP表达下降(p<0.05),7d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7.TNF-α:(1)与假手术组相比,梗死组、溶栓组、血栓通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均明显上升(p<0.01);(2)与梗死组相比,溶栓组、血栓通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3)与溶栓组比较,血栓通3d时表达下降(p<0.05),7d时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1.同种异体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rt-PA静脉溶栓后24h内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有效,且并未增加大鼠的死亡风险。2.血栓通注射液联合rt-PA可以增加Neu N的表达,减少GGenetic-algorithm (GA)FAP、TNF-α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脑组织形态,提示抑制神经元死亡、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产生可能是血栓通注射液联合rt-PA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塞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