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课题依据中医理论,对比观察通络补肾汤联合定点旋转手法与金乌骨通胶囊联合定点旋转手法对肝肾亏虚型AZD2281化学结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和评价通络补肾汤联合定点旋转手法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且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诊断标准的72名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36Precision immunotherapy例,对照组36例,研究过程中脱落5例,实际纳入67例,实验组34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予定点旋转手法以及口服通络补肾汤,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手法联合口服金乌骨通胶囊,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口服药物连续服用4周,汤剂一日2次,每次150ML,中成药一天3次,每次3粒。手法治疗一周5次,每次20分钟,同时治疗期间配合进行自我功能锻炼。分别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中的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及下腰痛总体疗效JOA评分。并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秩和检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体疗效,判断通络补肾汤联合定点旋转手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受试者在病程,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对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进行数据分析,P值均为0.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试验方法均对受试者产生了积极的治疗作用。两组受试者经过4周的治疗后分析比较疼痛评分发现治疗4周后的分值较治疗前减少,说明两种方式均可缓解腰痛。4周后的实验组疼痛分值相比于对照组更低,表明在疼痛治疗上,实验组的药物效果更加理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通过分析JOA分值,发现虽然两组在腰椎功能评分上均呈现向上趋势,但从治疗周期全程来看,实验组的JOA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通络补肾汤联合定点旋转手法可以尽快的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僵直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生活。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分析比较ODI指数,尽管在治疗后实验组在ODI的分值上都略低于对照组,但从3个月的随访结果上看,由通络补肾汤联合定点旋转手法组成的实验组对受试者的肢体活动,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疗效上都要远远好于对照IACS-010759采购组。通过一个月的诊治,得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实验组34人有效,2人无效;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的总有效人数为33人,无效4人。(P<0.05)。结论:通络补肾汤联合定点旋转手法与其他常规保守治疗方案两种治疗方法相对比,二者均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具有明显改善的作用,通络补肾汤联合定点旋转手法对于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要优于金乌骨通胶囊联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也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