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适宜于青冈栎幼苗发育的光、氮条件,提高氮肥利用率,为苗木繁育、促进天然更新和林分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盆栽一年生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光照水平(L1:100%、L2:70%、L3:50%、L4:30%)和4种氮素水平(年施肥水平N1:0g/株、N2:1.2 g/株、N3:2.4 g/株、N4:3.6g/株)的双因素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光氮处理对青冈栎幼苗生长、光合特性、生理及养分指标等特征的影响。结合以上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在不同光氮处理影响下,苗高生长量、地Taurine径生长量、叶面积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随着光照的减弱,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随着Nbone and joint infections的添加,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各光照水平下,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均以N2水平最高。在同一氮素水平下,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各氮素水平下,青冈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均在L3光照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在同一光照水平下,随着氮素的增加,叶面积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在L1光照水平下,青冈栎幼苗叶面积以N3水平下最大,在L2、L3、L4光照水平下,叶面积均以N2水平下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光强的变化,叶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各光照水平下,叶面积均以L3水平下最大。整体而言,在16组光氮双因素处理组中,L3N2处理下青冈栎幼苗长势最好。(2)在L1下,不同氮素水平下各部位干重占总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为根>茎>叶。在L2、L3和L4三种遮光方式下,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其干重在整个生物量中所占比重依次为:根、叶和茎。结果表明,随光强的下降,其生物量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在16组光氮双因素处理组中,L2N3处理下青冈栎幼苗生物量最大。(3)不同光氮处理对青冈栎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显著。光照过强或过弱购买CL13900,氮素水平过高或缺乏都显著引起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在L3N3处理下叶片MDA最少,L1N1处理下MDA含量最大。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在逆境下表现活跃,含量较高,在不同的光处理下,过氧化氢(POD)的含量与SOD的含量基本相同,但是,在不同的N浓度下,其含量与SOD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适量的施用氮素对POD的含量反而有促进作用。总体来说L2光照处理下三种酶活性相对于其它光照条件都要偏低。在L3N3时,硝酸还原酶(NR)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说明适宜的光照强度以及较高的氮素可以提高NR以及GS活性。(4)各光照条件下,均是N1水平的的青冈栎幼苗叶绿素含量最少。在全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含量与施氮水平成正比。其他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L2、L3光照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均在N3水平下达到最大值,L4光照处理下在N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叶绿素a/b值随着光照的减弱其趋势变化与叶绿素含量相反,适量施氮也显著降低a/b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青冈栎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指标在各氮素水平下平均值均是N1水平下值最小。在L1条件下,Pn、Gs、Ci、Tr指标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不断增加。在遮荫光照条件下,以上各项指数随N含量的提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L2和L3光照下,所有指数都在N3下最大,L4光照处理下在N1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在全光照条件下,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PSII潜在活性(Fv/Fo)值和最大量子产量(Fv/Fm)值大小不断增加,其它遮荫光照条件下青冈栎幼苗Fv/Fo值和Fv/Fm值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先升后降,L2、L3光照处理下Fv/Fo值和Fv/Fm值均在N3水平下达到最大值,L4光照处理下在N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5)在不同光氮处理影响下根系指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随着光照的减弱,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大小排序为:L2>L1>L3>L4,L2光照处理下青冈栎幼苗长势最好。(6)光照、光氮互作对青冈栎根、茎、叶氮素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对青冈栎茎、叶氮素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是对根的含量影响不显著。光照、氮素、光氮互作对青冈栎幼苗茎、叶氮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光照>氮素>光氮互作,对青冈栎幼苗根的氮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光照>光氮互作>氮素。光氮互作对青冈栎根、茎、叶氮素含量的分配有明显的影响,根茎叶含量变化略有差异但总体呈现叶>茎>根的规律。从总体上看,无论是隶属分析和苗木质量综合分析上来看,都认为L2N3是比较适宜其生长的光照、氮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