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为麻醉医生对于此类孕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预判提供客观量化参考工具。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年11月01日至2022年12月30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342例。低血压的定义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后hepatic haemangioma至胎儿娩出期间,出现收缩压≤90mm Hg或者收缩压降低幅度超过入室时收缩压的30%;亦或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素、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等)。根据产妇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收集产妇的术前诊断、术前用药情况、术前检验检查结果、产科相关情况、麻醉围术期的生命体征数据、麻醉用药情况及麻醉平面等相关信息。两组间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低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构建列线图(Nomogram图)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并建模。为了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模型曲线下面积。同时经过随机重复抽样对于得到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绘制校准曲线。结果 共187例(55%)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经单因素分析,2组产妇共有14个可能影响腰硬联合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的自变量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本次入院BMI、WBC、RBC、PLT、纤维蛋白原、肌酐、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术前是否同时应用尼卡地平和硫酸镁、腹围、ASA分级、入室时心率(HR)、麻醉平面是否>T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平Erdafitinib采购面>T8、红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加、腹围增大、入室时心率加快是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于预测低血压的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P=0.111(>0.05);对得到的模型进行似然测试(omnibus test of model coefficients),结果认为该模型有统计学价值(P<0.05),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模型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01,模型灵敏度为59.4%,特异性为72.9%,模型效能良好。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红细胞计数AUC=0.596,Cut-off值为3.605×10~(12)/L,灵敏度为89.3%,特异性为25.8%;血小板AUC=0.6,Cut-off值为184.5×10~9/L,灵敏度为69%,特异性为49%;腹围AUC=0.576,Cut-off值为97.5 cm,灵敏度为58.3%,特异性为55.5%;入室前心率AUC=0.619,Cut-off值为100.5次/分,灵敏度为32.1%,特异性为89%;针对麻醉平面这一分类资料,先做回归计算预测值,根据预测值绘制ROC曲线。麻醉平面AUC=0.552,Cut-off值为0.04(预测值的截断值),灵敏度为80.7%,特异性为29.7%;结论:本研究中,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55%。采用logistics逐步向前的方法,结果显示,麻醉平面>T8、红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加、腹围越大、入室时心率越快是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注意识别RBC、血小板、腹围、入室心率等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在腰麻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麻醉时防止阻滞平面过高及上升速率过快,做好低血压的预防和应对处理,确保母婴的安全。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预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腰硬联合3-MA使用方法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的Nomogram列线图模型,该模型有着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价值,可帮助麻醉医生加强此类重症产妇的围术期管理,优化临床决策,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