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唾液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I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23年7月唾液腺导管内癌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行荧光原位杂交及一代测序检测分子改变,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5例IDC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2~80岁(平均56.6岁)。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肿瘤最大径1.0~3.0cm(平均1.9cm)。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20例患者获得随访,其Docetaxel试剂中1例因肺癌死亡,余均存活、无复发。组织学上,闰管型占64.0%(16/25),顶浆分泌型占24.0%(6/25),嗜酸细胞型占8.0%(2/25),混合型占4.0%(1/25)。闰管型S100阳性,AR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约1%~5%),9例检测到RET基因断裂,2例检测到BRAFV60MLN4924浓度0E突变。顶浆分泌型S100阴性,AR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高(约10%~60%),1例检测到RET基Metal bioavailability因断裂。2例嗜酸细胞型与闰管型免疫表型相似,均检测到RET基因断裂。1例混合型表现为嗜酸细胞型与顶浆分泌型混合,检测到RET基因断裂阳性。结论:IDC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低度恶性肿瘤,镜下形态结构多样,容易与形态相似的其他唾液腺肿瘤混淆,分子检测对鉴别诊断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