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背景: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仅次于肝血管瘤的常见良性肝脏病变,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由于肝脏局部血AMG510溶解度流循环障碍或血管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反应性增生,不会恶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该疾病的研究也逐步加强。但是目前FN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部分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不清,治疗方式存在争议,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课题对FNH的临床病理及手术预后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临床工作中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目的:通过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切除效果,并对术后病理进行分析,以期为FNH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参考。对象和方法:收集南方医院2018年0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通过术后常规病理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病例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的特点及手术效果。结果:1.50例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中,男性18例(36%),女性32例(64%),其中2例女性有避孕药服用史;6例患者因上腹痛入院,2例因腹胀入院,1例因呕吐入院,余41例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既往均无乙肝肝硬化病史,HbsAg指标均为阴性。所有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均为阴性。2.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50例病人共计发现60个病灶。彩超检查中30例显示低或稍低回声,4例呈等回声,6例呈稍高回声,6例呈不均等回声。11例行超声造影检查,确诊6例,确诊率54.5%selleck GSK1120212。本研究中37例行CT增强扫描,19例确诊,诊断率51.4%;1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9例确诊,确诊率69.2%。4例患者术前行肝穿刺活检,其中1例确诊。3.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44min—336min(平均179.18min),术中出血量3ml-700mlml(平均158.36ml)。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术后住院天数更短(p<0.05),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二者无明显差别。4.10例患者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6例患者提示为FNH,诊断率60%。大体病理4例可见包膜,13例有中央瘢痕。镜下有23例见中央静脉,27例见小胆管增生,16例见淋巴细胞浸润。3例见肝板厚度小于2层。经典型37例,占比74%,其余26%为非经典型,符合FNH发病率(P<0.05)。术后常规免疫组化检查GPC3、AFP均为阴性;Ki67均小于10%;CK7、CD34均为阳性CK19、GS的阳性率分别为85.71%、85.71%。结论:1、FNH为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在20-40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一般对肝功能影响不大。FNH主要通过影像学来确诊,CT、MRI及CEUS都有助于FNH的术前诊断,其中增强MRI的诊断率高于其他检查方式。肿瘤标志物CA199、CEHepatitis managementA及AFP对FNH的诊断价值不高。2、FNH的病理学分型中以经典型最为多见。病理免疫组化标志CK7、CK19、CD34、GS的阳性率高,GPC3及AFP常常表达阴性,Ki67表达常<10%,说明FNH的细胞增生不活跃,但血管及胆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3、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4、FNH术后一般不会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且术后复发率低。术后随访未见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