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例重症药疹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总结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情况,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回顾2017年1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69例重症药疹(SJS、TEN、ED、AGEP、DRES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药疹类型、既往过敏史、基础疾病、致敏药物、潜伏期、体温、实验室检验检查、治疗、住院时间和预后转归等。数据分析使用SPSS26.0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因变量为等级数据资料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到69例重症药疹患者,SJS(n=34,49.28%),TEN(n=12,17.39%),ED(n=14,20.29%),AGEP(n=5,7.25%),DRESS(n=4,5.79%)。其中男性(n=40,57.97%),女性(n=29,42.03%),男女比例为1.38:1,各类型重症药疹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639)。将重症药疹按年龄分为0-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占比依次为:8.70%、10.14%、14.49%、7.25%、8.70%、11.59%、39.13%,各类型重症药疹在发病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单一致敏药物依次为卡马西平、解热镇痛类药物、中药或中成药、抗生素类药物及别genetic service嘌呤醇。各单一致敏药物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卡马西平(13.50±8.72)天、抗生素类(4.00±3.34)天、解热镇痛类药物(12.44±7.73)天、别嘌呤醇(10.60±5.77)天、中药或中成药(12.25±5.00)天,抗生素类药物的平均潜伏期与其他类药物有统计学差异(F=4.611,P=0.004)。69例重症药疹患者中有发热症状者(n=43,62.3%),粘膜损害者(n=36,52.17%)、肝功能异常者(n=11,15.94%)、肾功能异常者(n=13,18.84%)。研究中观察到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物是卡马西平。除2例ED患者仅使用支持疗法外,余67例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当于泼尼松剂量1-3mg/Kg/d,其中2例TEN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selleckchemIVIG治疗,69例患者中共有65例患者好转或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4.20%。结论:(1)(1)本研究中最常见的重症药疹类型依次是SJS、ED、TEN、AGEP、DRESS。(2)本研究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物是卡马西平,其次是解热镇痛类药物、中药或中成药、抗生素类药物及别嘌呤醇,中药或中成药引起的重症药疹不容忽视。(Liraglutide研究购买3)本研究重症药疹的好发年龄为60岁及以上。(4)本研究中观察到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物是卡马西平。(5)重症药疹的治疗应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