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胆囊癌流行特征及2010—2019年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2019年胆囊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特征及2010—2019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甘肃省23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计算胆囊癌粗发病率(死亡率)、标mediator complex化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0~74岁累积率等,用Joinpoint 5.0.2计算年度变化百Puromycin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胆囊癌新发病例521例,粗发病率为5.62/10万,中标发病率为3.59/10万;死亡病例303例,粗死亡率为3.27/10万,中标死亡率为2.01/10万。2010—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胆囊癌新发病例1 36SAHA1例,粗发病率为4.59/10万(男性3.72/10万,女性5.52/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8/10万;死亡病例849例,粗死亡率为2.96/10万(男性2.33/10万,女性3.62/10万),中标死亡率为2.45/10万。城市地区中标发病率(3.78/10万)和中标死亡率(2.63/10万)均高于农村地区中标发病率(3.41/10万)和中标死亡率(1.79/10万)。胆囊癌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75~79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峰值有年轻化趋势。甘肃省2010—2019年农村地区胆囊癌中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8.41%,P=0.04),城市地区中标发病率、死亡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胆囊癌已成为甘肃省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农村地区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城市地区中老年女性居民为胆囊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应针对其开展“三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