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目的: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其已经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群中的患病率为2.6%~36%,目前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3%。高尿酸血症通常以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高发,但通过整理近十年来对大学生群体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患病率为6.24%~64.95%,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大学生群体的高尿酸血症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亟需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以解决日益严重的高尿酸血症年轻化态势。本文旨在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青年大学生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为改善该人群的高尿酸血症疾病现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首先对于北京市某高校2021级全体新生进行血尿酸检测,随后在非同日对第一次血尿酸检测超标的学生进行血尿酸复测,两次检测均超标的即确诊为高尿酸血症。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从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抽取246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同级非高尿酸血症新生211人作为对照组。血尿酸检测方法:在禁食12小时后,采集静息状态下无菌肘静脉血5ml,无抗凝剂静置至血液凝固后,用4000r/min低速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dxc800)检测血尿酸浓度。同时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既往的体格检查结果,调查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方式发放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专业、生源地等一般情况和高尿酸血症相关饮食、高尿酸血症疾病认知、体力活动水平、睡眠情况等内容。其中体力活动水平调查使用IPAQ短问卷,睡眠情况调查使用匹兹堡睡眠问卷。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后,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进行均衡性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MI、中心性肥胖、生源地、高尿酸血症家族遗传史、食用红肉类食物、食用动物内脏、食用海鲜及水产品、食用新鲜蔬菜、食用高果糖水果、食用烘焙糕点、食用浓汤、饮用饮料和果汁、饮用酒类、饮用牛奶及其制品、饮用咖啡茶、服用维生素C、每日饮水量、吸烟习惯、运动训练经历、体力活动水平、睡眠质量、高血压、对于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高尿酸血症疾病认知共23个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PF-6463922作用方法选择为向后逐步偏似然比法,最终得出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病例组24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对照组211名受试者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的年龄、性别两项人口学特征进行均衡性检验。其中由于调查人群为高校入学新生,两组年龄信息不符合正态分布,故使用非参数检验,检验结果两组无显著差异(P=0.799);对两组性别信息进行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两组无显著差异(P=0.140)。采用单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MI、中心性肥胖、生源地、高尿酸血症家族遗传史等23个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将所有变量逐一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BMI肥胖(OR=2.586)、BMI超重(OR=1.669)、中心性肥胖(OR=31.516)、偶尔食用高果糖水果(OR=0.382)、经常食用高果糖水果(OR=0.354)以及饮水量>2000ml/d(OR=0.596)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的4个因素(BMI、中心性肥胖、食用高果糖水果、每日饮水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MS-275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方法选择为向后逐步偏似然比法。最终有BMI超重、BMI肥胖、中心性肥胖在P=0.05水平被纳入模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MI肥胖(OR=3.211)、BMI超重(OR=1.622)、中心性肥胖(OR=32.417)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肥胖、超重和中心性肥胖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这与前人研究中高尿酸血症被认为与肥胖和代谢紊乱的结果相一致。有研究报道,人体内脏脂肪面积也被证明与血尿酸水平存在相关性,内脏脂肪的减少也会使血尿酸水平下降。这表明人体脂肪组织或内脏脂肪组织可能与高尿酸血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常见的高尿酸血症病因中的高嘌呤摄入则并没有被纳入为危险因素。对青年大学生人群来说,因为其代谢能力较强,高嘌呤食物摄入可能会与嘌呤代谢之间建立动态平衡,只有部分出现了代谢能力受损的个体才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所以高嘌呤摄入对于青年人群来说可能并不是危险因素,而一些代谢能力受损的标志如肥胖、超重、中心性肥胖等才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改善机体代谢能力可能要比限制嘌呤摄入更有效。而如何有效改善人体的嘌呤代谢能力,增强尿酸排泄的功能。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控制体脂、体重、避免中心性肥胖可能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这其中的具体机制以及可能的其他方法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