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INS)是术后30天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评估65岁以上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对行泌尿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方法】选取在我院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65岁以上无论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200例,进行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采用查阅电子病历资料和术前访视的方法收集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卒中病史、高血脂症,有无使用心脏病二级预防药物)、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血肌酐、高敏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结果;在麻醉诱导前记录患者基础心率,记录手术时长及自动采集麻醉记录单上出现低血压、低体温的时长,以及术中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或强心药物去乙酰毛花苷;记录患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还是重症监护病房,查阅电子病例资料,记录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血肌酐)。所有纳入患者术后24h后至少行一次高敏肌钙蛋白及N-末端钠尿肽前体并记录结果;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术后30天电话回访患者,询问是否出现相关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功能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因心肌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新发的脑梗塞、死亡以及新发心律失常)及其预selleck EPZ-6438后。数据处理时,心电图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记为心电图异常;男性患者血购买Barasertib肌酐>110mmol/L、女性患者血肌酐>100mmol/L时记为血肌酐异常。所有数据收集完成后,按照高敏肌钙蛋白(hs-TnT)升高的定义,即术后hs-TnT>0.02 ng/m L且升高幅度>0.005ng/m L进行分组,将高敏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分类变量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然后选择单变量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生物学上可信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入选了169例患者,其中术后34例(20.12%)患者出现了高敏肌钙蛋白升高归为观察组,其余135例(79.88%)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资料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前存在卒中病史的比率更高(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血肌酐异常的患者更多(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更长(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血管活性药及强心药比率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更低(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患者出现高敏肌钙蛋白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长(OR,0.039;95%CI,1.727-4.576)、术后血肌酐异常(OR,0.143;95%CI,2.933-3.698)、糖尿病病史(OR,0.970;95%CI,0.811-4.468)及冠心病病史(OR,0.178;95%CI,0.770-3.743)。患者预Microscopes后上,观察组更多的患者在术后转入ICU(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更长(P<0.05),术后30天内观察组更多患者在心内科随访处理(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异常的患者更多,且大多数患者NT-proBNP≥200pg/m L(P<0.05)。【结论】1.本次前瞻性研究表明,与全球非心脏手术后出现心肌损伤的8%的发病率相比,我院65岁以上行择期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患病率更高(20.12%)。2.对于65岁以上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如果术前存在糖尿病、冠心病,手术时间过长,术后血肌酐异常需要提高警惕,动态监测心肌损伤标记物,及时发现非心脏手术后出现心肌损伤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3.在临床实践中,围手术期肌钙蛋白升高具有预后价值,结合N-末端钠尿肽前体的结果,可以为手术团队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发现、评估和治疗,同时给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