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较低,医疗负担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心肌梗死的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然而合并糖尿病时患者仍有较低的生存率,这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加重有关。糖尿病MIRI加重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先天性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可引起炎症导致心肌损伤;嘌呤能受体P2X7参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其最显著的下游效应是促进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泛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独特形式,其生物效应在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之间发生重叠,可说明细胞死亡途径中存在的交叉效应。目前,糖尿病小鼠MIRI中先天性免疫反应的激活与P2X7的相关性尚不明确,P2X7与泛凋亡在糖尿病MIRI的作用尚无文献报道,探索其中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有希望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靶点。实验目的1.明确糖尿病小鼠MIRI的特征;2.阐明糖尿病小鼠心肌P2X7与加重的MIRI的关系;3.探索P2X7是否介导泛凋亡加重糖尿病小鼠MIRI;研究方法第一章糖尿病加重MIRI构建糖尿病小鼠和非糖尿病小鼠MIRI模型,对比再灌注24小时后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收缩功能、血清CK-MB浓度、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及细胞类型的差异。第二章P2X7的上调与MIRI相关在心肌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通过Western blots对比P2X7、CD39、NLRP3、caspasel、IL-1β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学等分析P2X7在先天性免疫细胞的定位。第三章药物阻断P2X7抑制泛凋亡相关分子表达应用P2X7激动剂BzATP、抑制剂BBG,进一步明确P2X7在MIRI的作用;通过 Western blots 分析泛凋亡相关分子(ZBP1、caspase-8、NLRP3、caspase-1、GSDMD、Iauthentication of biologicsL-1β、Caspase-3、RIPK3、MLKL)的表达。第四章BBG减慢再灌注后的心率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芽生有关应用BIOPAC MP160系统监测再灌注24小时后的小鼠心电图,采用AcqKnowledge软件分析结果;通过Western blots分析心肌酪氨酸羟化酶及NOX2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加重MIRI,表现为:梗死面积增Wnt-C59 IC50大;心功能减退;血清CK-MB增高;心肌细胞凋亡增多;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明显。2.心肌P2X7在糖尿病诱导后即可升高,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进一步增高;再灌注后升高的P2X7主要表达在单核巨噬细胞;下游分子NLRP3、Caspase1、IL-1β表达上调。3.BBG减小糖尿病小鼠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BzATP消除了非糖尿病小鼠与糖尿病小鼠的心肌损伤差异;BBGSK1349572分子量G可减少糖尿病小鼠再灌注后泛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4.药物抑制P2X7降低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率,可能与减少交感神经芽生有关。主要结论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先天性免疫反应被激活,募集先天性免疫细胞,导致心肌P2X7上调与激活;药物阻断P2X7可抑制泛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糖尿病小鼠MI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