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能源耗竭合并射血分数下降型心力衰竭患者升级传导束起搏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长期右心室起搏(right ventricular pacing,RVP)会导致心脏电和机械失同步化、房室失同步,会增加患者房颤发生率、心衰住院率和相关死亡的风险,并诱发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目前公认双心室起搏(biventricular pacing,Bi VP)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food colorants microbiotaerapy,CRT)的最主要方式,但有研究发现其无反应率高达30%以上。此外,在起搏器介导的心肌病(pacing-induced cardiomyopathy,PICM)患者升级Bi VP的过程中,无反应和操作失败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在2016年ESC心力衰竭指南中,对于高比例右室起搏的严重心衰患者升级Bi VP的推荐级别为IIb级。心脏传导束起搏(conduction system pacing,CSP)包括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和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目前已逐渐成为部分患者传统Bi VP治疗的可替代选择。并且有多项研究已证实了传导系统起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关于高比例右室起搏的心衰患者升级HBP和LBBP的相关研究较少。此外,尚不清楚同时进行CSP升级和脉冲发生器更换,是否可以通过减少手术次数和改善心脏功能来降低心血管可植入电子设备感染的风险。基于以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升级传导系统起搏对起搏器能源耗竭同时伴有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能源耗竭行脉冲发生器更换的患者,心室起搏比例>40%,升级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既往曾因心动过缓接受传统右室起搏(包括房室顺序起搏和心室起搏)的患者纳入研究。升级前为双室起搏或者升级为传统双室起搏的患者均被排除。收集植入起搏器前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D)及二尖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体表12导心电图参数以及脉冲发生器使用寿命等。术后随访至少1年,收集术前、术后相关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LAD、LVEDD、LVEF和二尖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12导心电图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等。记录植入时、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此后每半年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起搏器程控参数,包括感知、捕获阈值、阻抗及心室起搏比例,随访观察导线的感染、移位、栓塞、穿孔等相关MC3化学结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心衰再住院及死亡等事件的发生。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起搏器能源耗竭合并HFr EF患者34例,其中未升级CSP患者12例(35.29%)。接受CSP升级患者25例,成功22例(22/25,88.00%),其中20例为HBP,2例为LBBP。在成功升级CSP的患者中,男性14例(63.64%),接受更换时平均年龄75.67±11.65岁,脉冲发生器平均使用寿命107.58±30.8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术后因心衰再入院患者7人(未升级组5人,升级组2人)。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于心衰,为未升级患者。对于因起搏器耗竭更换脉冲发生器且LVEF≤40%的患者,升级CSP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2.18±0.53 vs.3.11±0.58,P<0.001),LVEF显著提升(42.27±10.83%vs.33.61±5.75%,P=0.002),QRS间期显著缩短(120.39±22.97 ms vs.167.94±19.96 ms,P<0.001),未升级患者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QRS间期较术前相比无改善(均P>0.05)。术后末次随访升级CSP患者NYHA分级明显优于未升级患者(2.18±0.53 vs.2.92±0.79,P=0.010),升级CSP患者LVEF(42.27±10.83%vs.29.50±8.19%,P=0.018)以及QRS间期(120.39±22.97 ms vs.155.82±获悉更多46.58 ms,P=0.022)较未升级组明显改善。升级CSP患者应答率为73.33%,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的比率为33.33%。随访期间传导束起搏阈值(1.03±0.44 V@0.4 ms vs.1.57±0.55 V@0.4 ms,P=0.129)与植入时相比保持稳定,无感染、导线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起搏器能源耗竭合并射血分数下降型心衰患者,升级传导系统起搏较传统右室起搏显示出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升级传导系统起搏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