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心电监测仪在评价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植入式心电监测仪(inserEmbryo biopsytable cardiac monitor,ICM)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并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植入ICMselleck抑制剂的患者24例。术前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心脏彩超及用药情况,术后第3、6、9、12月随访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ICM程控。通过对随访期间患者ICM程控信息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差异性分析及ICBarasertib核磁M对其他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分析,同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对有/无症状性房颤检出的差异性分析,探讨ICM对房颤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结果】1.24名患者均成功植入ICM,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3±1.2月,未发现囊袋感染,未出现ICM相关不适。2.ICM识别房颤患者的准确率为98.2%。ICM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负担情况:3月内房颤负担中位数为0.1(0.00,5.55),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30.8%;3月~6月份时房颤负担中位数为0(0.00,0.20),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9.4%;6月~9月份时房颤负担中位数为0(0.00,0.10),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50.9%;9月~12月份时房颤负担中位数为0(0.00,1.83)。3.在0~3、3~6、6~9、9~12月期间房颤复发检出率的比较中,ICM显著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29;P=0.029;P=0.046)。4.在0~3、3~6、6~9、9~12月期间的症状性房颤患者的检出率比较与6~9月期间的无症状房颤患者的检出率比较中,ICM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0~3、3~6、9~12月期间无症状性房颤患者的检出率的比较中,ICM显著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17;P=0.03)。6.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ICM除检测到房颤复发外还检测到窦性停搏2例,阵发性室上速1例,这3例患者没有被动态心电图捕捉到。【结论】ICM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检出显著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ICM在无症状房颤复发的检出更具优势,而在症状性房颤复发的检出中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此外,ICM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其他心律失常的检出具有显著优势,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