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多花木兰根际溶磷菌株的鉴定及代谢组学分析

为了研究溶磷菌如何响应和应对缺磷,将难溶selleck HPLC性磷转变成可溶性磷的机制。利用贵州多花木兰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溶磷菌株PD19-4,设置无磷(CK)、难溶性磷(UP)和可溶性磷(SP)3种磷元素条件下培养,并采用LC-MS/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磷元素条件下培养产生的差异代谢物。经形态学鉴定、理化特性比较和16S rDNA序列比对NCGSK1349572配制BI数据库,发现PD19-4与巴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etica)最相似,且同源性达99.65%。代谢组分析发现:(1)菌株代谢物共鉴定出253个。CU(CK∶UP)、CS(CK∶SP)和US(UP∶SP)中差异显著下调的代谢物有68、101和108个。代谢物中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和核苷酸类差异物最多;(2)与CK相比,UP和SP中共同上调较明显的代谢物有磷酸糖类D-甘露糖6-磷酸、D-木酮糖-5-磷酸和核酮糖-5-磷酸类物质,且仅在UP中最活跃的代谢物是D-葡萄糖-6-磷酸和2-脱氧核糖1-磷酸。与UP相比,CK和SP中有机酸类精氨基琥珀酸差异倍数较大且相反,分别为17.28 log_2FC和-17.28 log_2FC;(3)KEGG注释和富集,与SP相比,CK和UP都共同富集在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途径、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及ABC转运体通路。仅在US中富集的代谢通路有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综合以上,溶磷菌株从vascular pathology可溶性磷转到难溶性磷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同时增强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来提高溶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