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最主要病原,有29个血清型及相当数量的血清未定型菌株(SS-NT)。在近年兽医临床病例中SS-NT的检出率日趋上升,但其病原特性的报道甚少。故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鉴定的16株SS-NT进行相关试验,旨为进一步有效防控猪链球菌病奠定基础。研究内容:(1)以2株SS2(HF2、HF3)为参考菌株,对16株SS-NT(NT-1~NT-16)进行形态、培养和生化特性、成膜(BF)能力及药物感受性检测。(2)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测定SS-NT的毒力基因型和ST型。(3)腹腔攻毒筛选可致死小鼠菌株,累积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4)以甲醛制备灭活Ipatasertib纯度菌体分别免疫兔和小鼠,琼脂扩散试验测定与兔抗血清的反应原性;免疫原性测定包括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 G抗体和细胞因子IL-4、IL-10、IFN-γ、TNF-β、MCP-1含量,SBT检测血清杀菌能力,MTT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值),流式细胞术检测CD4~+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腹腔攻毒检测免疫保护率、组织荷菌数和抑制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1)依据HF2和HF3,16株SS-NT镜检形态及菌落特征一致,部分菌株厌氧时溶血性有差异;对菊糖、蕈糖、水杨素、七叶苷的利用能力不同;均能形成BF,其中NT-3、7、12为3+,NT-14为1+,12株SS-NT与2株SS2均为2+;未有对SS-NT 100%敏感药物,共8种耐药谱,NT-2、3、8、12与2株SS2耐药谱相同。(2)均携带fbps、gapdh基因,不携带epf基因,sly、orf2、mrp基因携带率依次为75%、44%、38%,共6种毒力基因型,NT-3、14与HF2毒力基因型相同;包含13种ST型,ST3235(NT-4、5)和ST3236(NT-13)为新ST型。(3)NT-1、2、11、15的LD_(50)依次为1.13×10~8、1.8Bucladesine使用方法8×10~8、1.95×10~8、2.61×10~9CFU/只,均为强毒株。(4)NT-1、2、11免疫组抗血清均能与相应抗原和交叉抗原发生反应,血清Ig G抗体效价依次为1:6400、1:3200、1:1600,血清杀菌率依次为66.7%、58.9%、59.5%,细胞因子水平、SI值及CD4~+、CD8~+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显著升高,对NT-1的免疫保护率为90%、10%、60%,NT-2的为30%、80%、20%,NT-11的为60%、30%、80%,HF3的为20%、0%、10%,均能有效抑制其自身菌株的定植,且菌株间存在交叉免疫保护,除NT-2免疫小鼠经HF3攻毒后组织病变较严重,组织荷菌数与攻毒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NT-1与NT-11均能有效抑制HF3的定植。结果表明:不同SS-NT的形态特征稳定,但溶血能力、生化palliative medical care特性存在差异;ST型种类较多且分散,毒力基因型复杂;菌株间BF形成能力存在差异,其强弱与致病性无关联;SS-NT中存在与参考菌株毒力相近的强毒株,毒力最强的菌株NT-1抗原性最好;SS-NT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菌株间耐药情况差异与分离地区、BF形成能力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