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病原真菌,可引起从浅表到危及生命的各种疾病,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由于现有抗真菌药物的有限性及念珠菌的耐药性问题,亟待开发新型的抗真菌药物。抗菌肽就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菌药物。本文以抗菌肽P107作为对象,检测其对C.albicans的抗真菌活性,并测定其与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和EDTA的协同效应,探究其对C.albicans的细胞壁、细胞膜和胞内靶标的作用机制,并用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评价其体内抗菌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P107对C.albica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μg/m L,最小杀菌浓度(MFC)为20μg/m L。协同增效结果表明,在Am B的浓度为0.313μg/m L和0.625μg/m L时,与P107(0.391μg/m L~3.125μg/m L)具有协intravaginal microbiota同效应;当EDTA浓度为7.813μg/m L和15.63μg/m L时,与P107(0.391μg/m L~3.125μg/m L)具有协同效应。杀伤动力学表明,抗菌肽P107明显抑制C.albicans的生长。P107对兔红细胞具有较低的溶血活性。(2)结晶紫染色实验结果显示P107处理的C.albicans细胞壁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被染成深紫色。山梨糖醇实验结果表明P107可以影响C.albicans细胞壁的合成。PI染色和膜通透实验共同表明P107在短时间内使C.albicans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钙离子MC3细胞培养泄漏实验表明P107可以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泄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107处理的C.albicans细胞皱缩,细胞膜破裂。透射电镜结果发现P107处理的C.albicans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分布散乱,完整性丧失。RT-q PCR结果表明P107处理能显著下调细胞壁合成基因GSL1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相关基因ERG5的表达。(3)CX-5461抑制剂P107可与C.albicans基因组DNA结合,DNA电泳迁移率变化呈现抗菌肽浓度依赖性关系。DAPI染色结果表明P107可与C.albicans细胞核发生作用。RT-q PCR结果显示P107处理可影响C.albicans的DNA复制和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另外,P107处理可以诱导C.albicans胞内ROS的增加。添加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OS的累积加重了P107对C.albicans的破坏作用。(4)抗菌肽P107具有较好的抗C.albicans生物膜活性。2 MIC的浓度下,P107对C.albicans细胞黏附的抑制率为44.5%。2 MIC的P107对C.albicans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均达到99.24%;2 MIC的P107对C.albicans已形成的生物膜破坏率为96.01%。(5)采用大蜡螟-白色念珠菌侵染模型评价P107的体内抗真菌活性。与未治疗相比,不同剂量的P107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感染C.albicans大蜡螟幼虫的存活率;处理3 d后,20 mg/kg和40 mg/kg的P107可完全清除幼虫体内感染的C.albicans。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明晰P107的抗真菌活性以及抗真菌机制,在应用上可为P107开发出新型抗真菌剂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