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栀子-刺五加”药对调节重度抑郁症(MDD)的药理机制,为MDD的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栀子、刺五加的有效成分,并通过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MDD的疾病靶点,再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绘制“栀子-刺五加”有效成分靶点与MDD疾病靶点韦恩图获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即为潜在治疗靶点;通过STRING获取潜在治疗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及R语言包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R语言从GEO数据库获取MD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差异分析,再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获取“栀子-刺五加”调节MDD的核心DEG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栀子有效成分32个,刺五加有效成分31个,有效成分靶点572个,MDD疾病靶点10 033个,两者取交集共得到潜在治疗靶点497个;据Degree值筛选出核心成分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烯醇酸B(GardenolRSL3供应商ic Acid B)等;PPI网络拓扑分析显示关键治疗靶点有Akt1、白蛋白(AL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Y-27632H)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取条目3705个,其中生物过程(BP)3200条、细胞组分(CC)151条、分子功能(MF)334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取180条通路;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获取5个MDD的核心DEGs,分别为碳酸酐酶Ⅳ(CA4)、鲲氧化还原酶2(NQO2)、内皮PAS区域蛋白(EPA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麦芽糖酶糖化酶(MGvoluntary medical male circumcisionAM)。结论 “栀子-刺五加”调节MDD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过程,主要通过调控CA4、NQO2、EPAS1、MMP-9、MGAM等靶点,为后续MDD的中药辅助治疗研究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