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炎症因子和血小板指标对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血小板指标对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的3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颅内感染组(31例)与非颅内感染组(295例)。收集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小板指标,建立血清炎症因子、血小板指标诊断颅内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 颅内感染组与非颅内感染组患者在开颅术后第1天血清各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颅内感染组开颅术后第3天的血清PCT、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颅内感染组与非颅内感染组患者在开颅术此网站后第3天血清WBC、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颅内感染组开颅术后第7天的血清WBC、IL-6、PCT、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颅内感染组开颅术后第3天的PLT水平明显低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在开颅术后第3天MPV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颅内感染组开颅术后第7天的血清MPV与PLT水平明显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炎症因子和血小板指标在开颅术后第1天对颅内感染诊断价值较差(P>0.05);血清PCT、CRP、TNF-α、PLsynthetic immunityT在开颅术后第3天对颅内感染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ase抑制剂;血清炎症因子和血小板指标在开颅术后第7天对颅内感染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开颅手术后对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血小板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对于术后颅内感染的具有一定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