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子宫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预后相关因素,为子宫肉瘤的早期诊断以及规范化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0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春柳院区的子宫肉瘤病例共8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4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0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22年12月,随访时间达3年以上。失访5例,失访者按死亡处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产次、绝经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手术类型、辅助治疗,术后病理类型(免疫组化)等情况。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不同临床特征的单因素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例数<40,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elleck GW-572016。结果1、8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5.93岁,发病年龄最小的为27岁,最大的为71岁。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平均发病年龄为(47.55±7.07)岁,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4.36±9.80)岁。在II期患者中子宫平滑肌肉瘤平均发病年龄较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大(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125阳性患者中绝经者(P=0.049)以及肿瘤>5cm的患者(P=0.028)生存结果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病理类型中,P53野生型表达者较突变型多(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较子宫平滑肌肉瘤更强(P=0.037)。4、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淋巴结转移者较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多(P=0.029)。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绝经者(P=0.003),肿瘤分期较高者(P=0.026)以及肿瘤>5cm者生存结果较差(P=0.007),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中绝经者(P=0.025),Fe biofortification切除淋巴结者(P=0.049),肿瘤分期较高者(P=0.000)以及肿瘤>5cm者(P=0.012),Ki-67表达>10%者(P=0.01BI 10773采购2)以及PR表达阳性者(P=0.007)生存结果较差,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肿瘤分期以及肿瘤大小这两个因素是子宫平滑肌肉瘤两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绝经情况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子宫肉瘤好发于中年女性,II期患者中子宫平滑肌肉瘤平均发病年龄较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大。子宫平滑肌肉瘤中绝经、切除淋巴结、肿瘤分期越高、肿瘤越大、Ki-67以及PR表达程度越高,预后越差。受雌激素影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PR表达情况较子宫平滑肌肉瘤更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绝经、肿瘤分期越高、肿瘤越大者预后越差。两种病理类型中P53野生型表达较突变型多。CA125阳性患者中,绝经者,肿瘤大于5cm者生存结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