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的疗效及不Trichostatin A供应商良反应是否存在差异,筛选出该化疗方案的中医优势证型,促进晚期NSCLC患者化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运用提供真实世界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电子病历系统为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2015.01~2022.10入住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79例,其中气虚痰湿组29例,气阴两虚组18例,阴虚痰热组18例,气血瘀滞组14例。4组不同证型患者均予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化疗,具体方案如下: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mg/m~2)/卡铂(AUC=5~6)静脉滴注(分3天注射),同时各组均常规给予水化、利尿,止吐、护肝及中医辅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共化疗2个周期。通过查阅化疗2周期前后病例资料,比较不同证型Zemstvo medicine间客观缓解率、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改善率、中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的差异,筛选该化疗方案的中医优势证型。结果:1.客观缓解率:病例总缓解率为28%,缓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血瘀滞组(57%)、阴虚痰热组(28%)、气虚痰湿组与气阴两虚组(均为17%),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气血瘀滞组与气虚痰湿组及气阴两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证候改善率: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改善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血瘀滞组(86%)、阴虚痰热组与气阴两虚组(均为44%)、气虚痰湿组(41%)。进一步两两比较,气血瘀滞组(86%)与气虚痰湿组(4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肿瘤标志物:四组间血清CEA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组基线值最高,阴虚痰热组和气虚痰湿组次之,气阴两虚组最低,进一步两两比较,气滞血瘀组较气阴两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四组间血清CYFRA21-1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痰热组、气虚痰湿组、气阴两虚组和气血瘀滞组,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化疗毒副反应:四组间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低到高依次为气血瘀滞组,阴虚痰热组,气虚痰湿组及气阴两虚组,进一步两两比较,气血瘀滞组(14%)与气阴两虚组(6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不同证型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的疗效存在差异,气血瘀滞型肺癌患者的化疗近期疗效相对较好。2.不同证型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的骨髓抑制反应存在差异,气血瘀滞型患者中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相对较小。3.不同证型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CEA基线水平存在差异,气血瘀滞型患血清CEA水平更高,运用该方案化疗后改善IACS-10759分子式情况也更好。4.推论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的效果可能与中医行气化瘀的作用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