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尽管近年来UC的治疗手段有了新的进展,但因其致病机AMG510价格制复杂,目前尚未找到可完全治愈UC的方法,因此,积极寻找并开发治疗UC的新药物可为UC的防治提供有益的探索。UC的发病机制涉及到遗传、环境、肠道菌群和免疫失衡几个方面,其中,失调的免疫反应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证实allergen immunotherapy,机体多个免疫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UC的发生,尤其是肠道Th17/Treg细胞失衡在UC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一般认为,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IL-21和IL-22等促炎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而表达叉头状蛋白p3(Forkhead box protein p3,Foxp3)为特征的Treg细胞则分泌抑制性炎症因子如TGF-β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姜酮(Zingerone,Zin)是一种从生姜中提取的天然无毒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应激和抗肿瘤的作用。研究表明,姜酮可通过抑制NF-k B通路缓解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和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且一项研究发现姜酮可通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乳腺癌中发挥抗癌活性,但是关于姜酮在肠道炎症T细胞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尚未报道。本研究通过构建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姜酮对结肠炎小鼠的疗效,并分别在体内和体外分析姜酮对CD4~+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初步探讨姜酮治疗UC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1、常规应用DSS溶液构建C57BL/6小鼠急性UC模型,并评价姜酮对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2、采用RT-qPCR和多因子检测方法分析小鼠肠道中相关炎症因子m RNA和蛋白的表达。3、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亚群的比例。4、体外T细胞诱导分化实验分析姜酮对T细胞增殖、凋亡及Th1、Th17和Treg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5、GAL4-RORγ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姜酮在293T细胞中对RORγt转录活性的影响。6、分子对接研究姜酮与RORγt配体结构域(Ligand binding domain,LBD)的相互作用。结果1、姜酮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肠道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但上调抗炎因子表达。2、姜酮可减少小鼠肠道中Th17细胞及CD4~+T细胞中RORγt阳性细胞比例,但增加Treg细胞比例。3、体外T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结果显示,姜酮在不影响T细胞增殖、凋亡的浓度下,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Th17细胞分化,而促进Treg细胞分化增强,且可抑制RORγt表达。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表明,姜酮在293T细胞中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RORγt的转录活性。5、分子对接结果提示姜酮与RORγt的配体结合域(Ligand binding domaPD-0332991半抑制浓度in,LBD)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姜酮可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抑制RORγt表达,从而发挥治疗小鼠UC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