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细胞固相色谱法联合高分辨质谱及网络药理学的丹参标准汤剂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成分及机制探讨

目的 采用活细胞固相色谱法联合高分辨质谱技术快速筛选鉴定丹参标准汤剂中潜在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其作用机JQ1使用方法制。方法 小鼠背根神经元细胞与丹参标准汤剂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共孵育,吸附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鉴别;鉴定得到的活性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其作用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联合Swiss数据库寻找成分作用靶点,以“neuropathic pain”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检索去重即得疾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神经病理性疼痛靶点交集筛选得到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检索,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导入Cytoscape 3.7.2绘图,以度值(degree)为标准选取前10靶点作为关键靶点;将共同靶点采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鉴定得到以酚酸类物质为主的潜在活性成分11个,分别为香Adavosertib体内实验剂量草酸、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异丹酚酸B、丹酚酸E。网络药理学分析结Clin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果显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74个,与神经病理性疼痛靶点集交集67个;PPI分析显示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白蛋白(ALB)、原癌基因c-Jun(JUN)、淀粉样β前体蛋白(AP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3)、toll样受体4(TLR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环加氧酶2(PTGS2)、转录因子p65(RELA)为关键靶点,“药味成分-靶点”网络拓扑分析显示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协同作用;GO富集分析显示与碳酸氢盐转运、对脂多糖反应、对细菌来源分析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膜区、分泌颗粒管腔等细胞组成以及碳酸脱水酶活性、水解酶活性、碳氧裂解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显示与氮代谢、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通路相关;结合文献分析丹参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起效机制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神经元恢复及再生、代谢紊乱、病毒、疼痛递质传导、神经元超敏、疼痛阈等相关。结论 应用活细胞固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筛选出丹参标准汤剂中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活性成分11个,桥接网络药理学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和免疫反应、调节代谢紊乱、抑制超敏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