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灌肠方下调尿毒症毒素改善CKD4-5期患者肾功能及降低AS脂质堆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肾衰灌肠方通过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进而保护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肾功能的作用;评估下调蛋白结合毒素水平能否降低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堆积。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慢性肾脏病4-5期非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共6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联合肾衰灌肠方灌肠。研究周期4周。以尿毒症毒素包括蛋白结合毒素、中分子毒素、小分子水溶性代谢毒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中医症状评分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疗效分析,观察肾衰灌肠方是否通过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进而保护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肾功能。以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堆积相关指标包括血脂、综合评价指标为观察指标,观察下调蛋白结合毒素水平能否降低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堆积。以血常规、肝功能、便常规为安全性指标,评价肾衰灌肠方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纳入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68例,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4例,研究过程中,共脱落7例,脱落原因均为失访,脱落后试验组剩余30例,对照组剩余31例。1.基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慢性肾脏病分期、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静脉血栓、高脂血症、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降脂抗凝类药物包括他汀类、依折麦布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使用方面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尿毒症毒素结果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蛋白结合毒素(硫酸吲哚酚、吲哚-3-乙酸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s)、中分子毒素(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小分子水溶性代谢毒素(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进行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硫酸吲哚酚、吲哚-3-乙酸、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进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硫酸吲哚酚、吲哚-3-乙酸、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硫酸吲哚酚、吲哚-3-乙酸、胱抑素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蛋白结合毒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综合风险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硫酸吲哚酚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联性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均呈正相关;吲哚-3-乙酸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联性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均呈正相关。4.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堆积结果分析:治疗前两组的血脂(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综合评价指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中医症状评分总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腰痛、下肢乏力、疲倦懒动、皮肤干燥、皮肤瘙痒、胸闷、腹胀、纳呆、胃胀、恶心、眼干、目翳、大便干、下肢水肿症状评分进行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Crizotinib体外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干燥、皮肤瘙痒、胸闷、腹胀、胃胀、大便干症状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腰痛、下肢乏力、疲倦懒动、纳呆、恶心、眼干、目翳、下肢水肿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疗效分析: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4%。试验组降低血肌酐有效率为83.3%,改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有效率为90.0%,改善症状有效率为63.3%,;对照组降低血肌酐有效率为48.4%,改善eGFR有效率为51.7%,改善症状有效率为29.1%。两组有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7.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常规、肝功能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selleckchem IACS-107590.05)。两组的血常规、肝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便潜血试验阳性者。结论:肾衰灌肠方能有效清除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症状,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降低蛋白结合毒素蓄积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堆积,临床使用有效性及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