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了解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观察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热型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课题分为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相关因素调查、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热型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研究两部分。1.流行病学调查:以符合诊断标准的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为研究对象,发放自拟问卷,并根据近一周的体验和感觉完成《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通过构成比分析得到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使用卡方检验总结敏感性皮肤伴焦虑抑郁组与敏感性皮肤组不同变量构成比的差异,得到单因素分析中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明确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Crizotinib溶解度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潜在危险因素。2.临床研究:以流行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repsox.html病学调查中HADS评分>7分且符合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的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分别在舒敏治疗基础上,中药组以加味丹栀逍遥散为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依巴斯汀片,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完成《临床疗效观察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相关内容,观察周期结束后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1)人口学特征:共收集问卷300例,有效问卷273例,有效率91.00%。女性237例(86.81%),男性36例(13.19%)。年龄在18~55岁之间,其中26~33岁人数占比最多(37.73%)。地区分布中75.46%的患者来自云南昆明。民族分布中汉族占81.68%。职业分布中职员占46.15%。(2)敏感性皮肤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273例敏感性皮肤患者中,共有1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仅敏感性皮肤的患者160例,本调查敏感性皮肤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41.39%。(3)单因素分析中,敏感性皮肤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1)性别:女性敏感性皮肤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检出率(45.15%)高于男性(16.67%);(2)年龄:50~55岁(60.00%)或34~41岁(54.79%)的检出率最高;(3)压力情况:每天都有压力(58.82%)或经常有压力(54.41%)的检出率最高;(4)睡眠习惯:经常熬夜(59.20%)的检出率最高,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敏感性皮肤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1)性别:女性(与男性相比,OR=3.739,95%CI 1.396~10.018,P<0.05);(2)压力情况:经常有压力(与无明显压力相比,OR=2.733,95%CI 1.186~6.480,P<0.05)、每天有压力(与无明显压力相比,OR=3.688,95%CI 1.032~13.188,P<0.05);(3)睡眠习惯:经常熬夜(与从不熬夜相比,OR=4.899,95%CI 1.096~21.887,P<0.05)。2.临床研究(1)治疗4周后,中药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3)主观症状比较:两组治疗后瘙痒、紧绷、灼热、刺痛antibiotic targets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中药组瘙痒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而紧绷、灼热、刺痛积分降低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客观体征比较:两组治疗后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干燥脱屑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红斑、丘疹积分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而毛细血管扩张、干燥脱屑积分降低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VISIA红色区分值比较:两组治疗后VISIA红色区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PSQ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评分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7)DLQ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DLQI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HAD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中药组焦虑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而抑郁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流行病学调查(1)敏感性皮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敏感性皮肤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2)性别(女性)、压力情况(经常有压力、每天有压力)、睡眠习惯(经常熬夜,睡眠时间约6h)是敏感性皮肤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2.临床研究(1)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热型面部敏感性皮肤临床疗效佳,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2)加味丹栀逍遥散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改善焦虑方面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