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风险列线图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评估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oncology staff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后迟发性面瘫(delayed facial palsy,DFP)的发生率,确定对DFP发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建立DFP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我院共收治HFS并行MVD术的HFS患者400例。出现DFP48例Naporafenib(1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一个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ROC(受试者工作曲线)、calibration校正曲线来评估预测BIBW2992模型的鉴别、校准和预测性能。结果:预测列线图中包含的预测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有无面神经压迹、症状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发现,C指数为0.869(95%CI 0.805~0.933),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建模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均极为接近,具有良好的校准度。结论:高血压和面神经压迹可能是MVD术后发生DFP的危险因素。基于列线图的MVD术后DFP发生风险决策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