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蜘蛛香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抑郁小鼠灌胃给药蜘蛛香总环烯醚萜(TIV)低、中、高(5.7 mg/(kg·d)、11.4 mg/(kg·d)、22.8 mg/(kg·d))剂量混悬液,及氟西汀(2.6 mg/(kg·d))溶液,连续给药2周,采用糖水消耗实验、悬尾实验探究蜘蛛香TIV的抗抑郁作用。整理国内外文献,获得蜘蛛香中主要化学成Pexidartinib分子量分;筛选得到活性成分,预测疾病靶点,筛选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动物实验表明,给药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和TIV-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氟西汀组和TIV-低、高剂量组糖水消耗率显著升高(P<0.01)。网络药理学实验中,共筛选到157个潜在活性成分和207个潜在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3 002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得到相关通路356条(P<0.05),主要涉及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cAMP信号传导途径、多巴胺能突触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Valejatanin A、Sorbifolivaltrate B等核心化合物与MAPT、PRKCG、AR等靶点蛋白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蜘蛛香TIV具有Lab Automation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并且网络药理学表明蜘蛛香治疗抑郁症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selleck FG-4592路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