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检测多刺绿绒蒿中碎叶紫堇碱的含量并探索碎叶紫堇碱的抗氧化活性,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碎叶紫堇碱通过抗氧化作用对治疗糖尿病(DM)、颅内动脉瘤(I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作用机制,为多刺绿绒蒿用于治疗氧化应激性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对多刺绿绒蒿中碎叶紫堇碱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TLC-生物自显影法判定其抗氧化活性;使用SuperPred、Genecards和DisGeNET等在线数据库搜集碎叶紫堇碱的靶点和治疗DM、IA、COPD和aSAH的靶点,构建碎叶紫堇碱治疗疾病的“化合物-靶点-疾病”图和蛋白互作网络;基于Metascape数据库和CytoNCA插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Discovery Studio 201Belumosudil溶解度9 Client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活性。结果 研究显示多刺绿绒蒿中碎叶紫堇碱的含量为0.113 7μg/mL;TLC-生物自显影结果显示碎叶紫immune factor堇碱具有抗氧化活性;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碎叶紫堇碱治疗以上4种疾病的34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结果显示参与癌症途径、PI3PLX4032小鼠K-Akt信号通路等118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碎叶紫堇碱与SRC、RPS6KB1、ITGB1等蛋白结合稳定。结论 多刺绿绒蒿中碎叶紫堇碱含量相对较高且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氧化的作用。
Author: admin
以COL4A5基因突变为主Alport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对COL4A5基因突变的X连锁遗传的Alport综合征(X-linked Alport syndrome,XLA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分析,探讨XLAS患儿与肾病综合征肾炎型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6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医院经二代测序发现COL4A5基因突变最终确诊为Alport综合征的32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XLAS患儿平均起病年龄(3.68±2.07)岁,平均确诊年龄(6.56±2.95)岁,以孤立性血尿起病12例(37.5%),以血尿和蛋白尿起病8例(25%),以肾病综合征肾炎型起病12例(37.5%),患儿家族史获悉更多阳性有11例(34.4%),眼部病变3例(9.37%),耳部病变6例(18.75%),后期随访发现7例(21.8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7%)患儿已发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21例患儿行肾脏组织穿刺活检,电镜表现为基底膜变薄(弥漫性或节段性)13例(61.9%),基底膜厚薄不均8例(38.09%);光镜: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 2例(9.5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11例(52.38%),微小病变(MCD)8例(38.09%)。基因突变类型分为错义突变12例(37.5%)、剪切位点突9例(28.12%)、无义突变6例(18.75%)、缺失突变3例(9.37%)、移码突变2例(6.25%)。遗传突变22例(68.75%);自发突变10例(27.02%)。结论 XLAS患儿在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均不典型,进展缓慢,部分患儿早期易误诊为肾病综合征肾炎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型,对于疑似本病尽早完善基因检测,合理药物选择,科学预测预后。
包被丙酮酸肌酸对长途运输肉牛肉品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宰前长途运输会增加肉牛机体能量消耗,导致屠宰时肌肉糖原含量降低。肌肉糖原不足,不能产生足够的乳酸和H~+,导致肉牛宰后肌肉终末p H值过高,从而产生色泽发暗、质地坚硬、表面干燥(dark,Lorlatinib半抑制浓度firm and dry,DFD)肉,俗称黑切肉。较高比例的DFD肉对肉牛屠宰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运输前肉牛肌肉糖原储备以及降低运输过程中肌肉糖原损耗对降低DFD肉发生率至关重要。丙酮酸肌酸(creatine pyruvate,performance biosensorCrPyr)可为机体同时提供丙酮酸和肌酸,二者均被证明可以促进糖原沉积。然而目前没有关于CrPyr对肉牛肌肉糖原沉积影响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运输处理和饲粮补充包被CrPyr(rumen-protected CrPyr,SB203580半抑制浓度RP-CrPyr)对肉牛背最长肌(M.longissimus thoracis,LT)肉品质,LT肌肉能量代谢、肝脏糖异生的影响,揭示AMPK信号通路介导CrPyr调控长途运输肉牛机体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将20头18月龄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659±16 kg)采用2×2因子排列分配到4个处理组中,设定两个RP-CrPyr水平(0或140 g/d)和两种运输处理(5 min或12 h),即:不运输不添加组(NTCrPyr_0),不运输添加组(NTCrPyr_(140)),运输不添加组(TCrPyr_0)和运输添加组(TCrPyr_(140))。饲养30 d,在饲养期结束后开始运输试验,每组屠宰3头牛。第一部分:RP-CrPyr对长途运输肉牛血液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运输和RP-CrPyr对肉牛LT肌肉p H_(45 min)和肉色红度值(a*)存在交互作用。与未运输组相比,运输组肉牛LT肌肉肉色a*值和滴水损失显著升高(P<0.05),肉色b*值和p H_(45 min)显著降低(P<0.05)。与未添加RP-CrPyr组相比,饲粮添加140 g/d RP-CrPyr组的肉牛血液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肌肉p H_(45 min)、p H_(24 h)和肉色红度值(a*)、黄度值(b*)显著降低(P<0.05),肉色亮度值(L*)存在升高的趋势(P=0.07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140 g/d RP-CrPyr可降低长途运输肉牛血清应激相关酶水平,改善肉牛LT肌肉由于运输应激造成的肉品质的下降。第二部分:RP-CrPyr对长途运输肉牛LT肌肉糖酵解及肝脏糖异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运输和RP-CrPyr对肉牛LT肌肉糖原含量、糖酵解潜力(glycolytic potential,GP)和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含量存在交互作用。与未运输组相比,运输组的肉牛LT肌肉中的糖原含量、GP及肝脏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肉牛LT肌肉中肌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未添加RP-CrPyr组相比,饲粮添加140 g/d RP-CrPyr组的肉牛LT肌肉糖原、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含量、ATP/ADP的比值、GP、己糖激酶活性及肝脏中葡萄糖、丙酮酸羧化酶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肉牛肌肉中乳酸、AMP含量、AMP/ATP的比值及肝脏中磷酸肌酸、肌酸、丙酮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140 g/d RP-CrPyr后可调节糖酵解相关酶活,提高糖酵解潜力,促进糖原沉积,促进肝脏糖异生,增加肌肉的能量水平。第三部分:RP-CrPyr对长途运输肉牛肝细胞激活酶B1(Liver kinase B1,LKB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及糖原分解酶和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运输和RP-CrPyr对肉牛LT肌肉AMPK-a2的m RNA表达存在交互作用。与未运输组相比,运输组的肉牛肝脏中LKB1 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未添加RP-CrPyr组相比,饲粮添加140g/d RP-CrPyr组的肉牛LT肌肉中LKB1、肌酸转运载体的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糖原合成酶2的m 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这些结果提示,饲粮添加RP-CrPyr可能通过提高肌肉糖原沉积、能量储备量及肝脏糖异生来调节长途运输肉牛能量代谢,进而改善牛肉品质。并且RP-CrPyr可能通过激活LKB1/AMPK信号通路,调控该通路中与糖酵解相关的基因表达促进肉牛的糖原沉积,提高长途运输肉牛肉品质。
成人与小儿胆总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胆总管扩张症或胆总管囊肿病因复杂,至今尚未明确,目前多数病因为先天性的因素,所以胆总管扩张症的病理改变应该在儿童甚至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确约80%的病例在儿童时期发病,然而约20%的患者在成年时期才出现症状或经过体检才被发现甚至癌变才BMS-907351细胞培养就诊。这显示出了儿童与成人的差异,本课题旨在通过收集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该疾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15年10月-2021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成人组患者及昆明市儿童医院普外科小儿组患儿诊断为胆总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两组病例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情况、术后病理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两组发病的临床差异。【结果】成人组122例,中位年龄为44岁,男女性别比例为31/91(1:2.94),小儿组427例,中位年龄为27个月(2岁3个月),男女性别比例为118/309(1:2.62)。成人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77%),儿童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57.8%),其次为黄疸(28.8%)和呕吐(24.4%),成人腹痛的比例高于儿童(P=0.001),儿童黄疸、呕吐的比例高于成人(P<0.001),儿童发热的比例高于成人(P=0.038)。实验室检查中小儿组病例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高于成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蛋白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44)。影像学MRCP两组胆总管囊肿形态(囊肿型、梭形)无统计学差异(P=0.486),儿童影像学胆道结石率(66.7%)高于成人(53.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6)。依据Todani分型对比两组患儿发现Ⅰa型小儿比率高于成人(P<0.001),Ⅰc型成人比率高于儿童(P=0.001),在成人组中发现了Ⅱ型和Ⅲ型的患者,未在小儿组中发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型未发现有差异(P>0.05)。因患者MRCP并没有所有胰管显影、囊肿巨大遮挡胰胆管汇合部、肠道液气干扰等因素,发现的胰胆管合流异常病例小儿组57例,成人组33例。成人患者手术治疗的99例,其中12例因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同时行部分肝切除术,1例胆总管扩张症根治术后并发十二指肠腺癌腹腔广泛转移行胃空肠吻合姑息手术,1例合并胰管结石行胰头切除术,3例继发胆管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余均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其余2例行EST,2例行超声引导下PTCD引流,其余病人未手术。小儿组42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儿术前同时发现胰腺假性囊肿同时行囊肿内引流术,1例只行胆囊造瘘术,1例患儿(年龄6个月)手术发现已肝硬化只取了肝活检未行根治手术,其余均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小儿组病例发现了胆总管扩张症穿孔的病例共18例(4.22%),行胆总管T管引流二期手术或直接一期根治手术,对比穿孔组和非穿孔组差异提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非穿孔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穿孔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值均高于穿孔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胆红素、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人观察到了癌变的病例共7例(5.74%),胆管癌6例,胆囊癌1例,没有发现穿孔的病例。有病理结果的小儿组共420例,成人组99例,小儿组病理均表现为胆管、胆囊的炎症,无癌变的病例,成人患者病理结果也表现为较多的胆管、胆囊的炎症(90.9%),但成人患者表现为更复杂的病理结果:胆囊腺肌症13例(13.13%),胆囊息肉1例(1.01%),胰管结石1例(1.01%),肝内胆管结石7例(7.07%),合并上皮内瘤变34例(34.34%),胆囊癌1例(1.01%),胆管癌6例(6.06%),其中上皮内瘤变发现了较多合并PBM的病例(38.23%)。【结论】成人患者胆总管扩张症主要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结石形成较少,但长期慢性胆道炎症刺激增加了癌变的风险。小儿胆总管扩张症主要以腹痛、黄疸为主,合并胆总管结石比例较高,较成人患者更容易出现胆道穿孔,术Naporafenib作用前实验室检查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低的ALT结合白蛋白降低应警惕胆道穿孔的发生。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发现胆道扩张症均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以完整切除扩张胆管,胰胆分流,胆管空肠animal pathologyRoux-en-Y吻合术为主。术后均应长期随访。
基于健康信念的照护策略结合激励式心理疗法对Hp阳性胃炎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目的 探究基于健康信念的照护策略结合激励式心理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炎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Hp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激励式心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健康信念的照护策略。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7 d后,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www.selleck.cn/products/3-methyladenine量表(GSES)评分以及成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VVX-661浓度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的照护策略结合激励式心理疗法可缓解Hp阳性胃炎患者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胃功能恢复。
番茄红素对黄曲霉毒素B1致小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黄曲霉毒素B1 (AFB_1)是毒性最强的霉菌毒素之一,广泛存在于谷物食品和饲料中,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动植物食品安全和经济贸易发展危害巨大。AFB1可引起睾丸损伤,扰乱精子发PCI-32765分子式生,导致雄性生殖功能障碍,如何缓解其睾丸毒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番茄红素(LYC)是一种抗氧化剂,广泛存在于水果和植物种,对睾丸损伤及精子发生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是否可缓解AFB1引起的睾丸毒bio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ioMOFs)性仍有待探究。本研究旨在探明LYC在AFB_1致睾丸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将48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12),分别为对照组、AFB1暴露组(0.75 mg/kg/d AFB1,灌胃)、LYC解毒组(5mg/kg/d LYC+0.75 mg/kg/d AFB1,灌胃)和LYC对照组(5 mg/kg/d,灌胃),试验周期为30 d。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组织中生精细胞、间质细胞及支持细胞超微结构;精子计数及快速染色观察精子质量,包含精子浓度、活力及畸形率;检测睾丸组织氧化应激状态;提取睾丸组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UNEL法检测睾丸组织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睾丸组织中Nrf2的核易位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BLZ945核磁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发生、细胞凋亡及Nrf2信号通路关键指标表达。结果表明,LYC对AFB_1暴露小鼠睾丸显微结构、超微结构损伤及精子异常有明显的恢复作用。LYC干预可显著改善AFB_1诱导的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提高线粒体生物发生基因及蛋白(PGC-1α,Nrf1和Tfam)表达,抑制线粒体依赖性凋亡(cleaved-Caspase 3和cyt-c),从而缓解AFB1所致的睾丸组织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损伤。此外,LYC可促进Nrf2核易位,上调Nrf2信号通路。上述结果表明,LYC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来改善AFB1诱导的睾丸损伤,且与Nrf2的激活有关。研究结果可为LYC缓解或解除AFB1生殖毒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TGF-β1/SMAD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Cobimetinib分子量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SMAD信号活化是糖尿病肾病发病及进展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表明,TGF-β1(前体、本体、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蛋白(SMAD3、SMAD7等)的活化,在糖尿病肾脏损伤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此外,TGF-β1/SMAD可通过www.selleck.cn/products/MG132多种miRNA和lncRNA等介导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进展。TGF-β1、SMAD3和SMAD7作为糖尿病肾脏损伤的主要蛋白,成为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关键靶点。近期临床试验显示TGF-β1单克隆抗体治疗无法有效减缓糖尿病肾病。提示在TGF-β1/SMAD信号上游抑制TGF-β1/SMAD并无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可能与其具有多种生物效应有关。靶向抑制TGF-β1下游信号分子(如SMAD3、SMAD7)可能是减轻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了与TGF-β1/SMAD相关的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并讨论抗TGF-β1/immunostimulant OK-432SMAD信号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可能靶点。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的研究
目的 探究荆花胃康胶丸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RepSox院东篱医院收治的Hp感染伴胃溃疡患者9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铋剂四联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组联合PPI三联方案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Hp根除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停药28 d时,研究组患者Hp根除率为82.61%,高于对照组的77.77%multilevel mediatio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0 d时,研究组MG132纯度患者痊愈12人,显效17人,有效15人,无效2人;对照组患者痊愈5人,显效12人,有效20人,无效8人。研究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上腹胀、上腹痛、纳差等症状的症状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及停药后28 d时,2组患者上腹胀、上腹痛、纳差等症状的症状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与铋剂四联疗法相比疗效更好。该方案可作为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案之一,尤其对于不宜应用铋剂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血尿对十二烷基硫酸钠-尿蛋白电泳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尿样本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AG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制备不同程度的血尿样本,采用SDS-AGE技术进行检测,观察不同程度血尿样本中血红蛋白在凝胶片上出现的区域,并分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尿隐血定性试验微量、1+、2+、3+及3+以上不同程度的肉眼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尿、血红蛋白水溶液等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尿隐血试验在3+以下时,对SDS尿蛋白电泳图谱不受影Trichostatin A说明书响,而当尿隐血试验在3+或3+以上肉selleck抑制剂眼血尿时,均出现了血红蛋白降解产物的干扰条带,通过与分子量质控品的Marker区带比较,血红蛋白的干扰区带主要出现在靠近阳极端小分子Oral immunotherapy蛋白区域,即大部分在凝胶片的溶菌酶区域,此区域占比数量最多,其次少部分在磷酸丙糖异构酶区域偏向阴极端(即游离轻链单体与α_1微球蛋白之间)以及白蛋白区域,分别为血红蛋白珠蛋白单体、二聚体和四聚体。对肾穿病理诊断为肾小球疾病的蛋白尿合并肉眼血尿样本及严重血管内溶血的溢出性血红蛋白尿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珠蛋白单体、二聚体会增加小分子蛋白组分的百分比,珠蛋白四聚体会增加白蛋白组分的百分比。结论 尿隐血试验在3+或肉眼血尿的样本,尿中含有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包含血红蛋白降解产物,如血红蛋白单体-珠蛋白、二聚体等)会导致SDS尿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受到影响,主要是对小分子蛋白区域影响较大,中分子蛋白区域影响较小,随着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多而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提示我们应在报告中给予注明,或将血红蛋白降解成份单独报告,避免产生对报告的错误解读。
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前膜对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前膜(ERM)的发生早期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 在定期随访的青光眼患者中,连续入组新诊断为ERM的患者。在ERM发病前后,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测量RNFL厚度,并用Humphrey视野分析仪进行视野检查。主要评估RNFL厚度的变化和视野分析仪视野指数的变化。结果 共入组32例(32只眼)。在发生ERM后RNFL厚度平均增加(4.0±7.7)μm(P=0.007)。上方、鼻侧和颞侧象限RNFL较发生ERM之前增加,颞侧RNFL厚度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15.0±22.4)μm(P<0.001),但是下方象限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AZD1152-HQPA.htmlRNFL厚度减少了(-0.6±6.9)μm(P=0.205)。在视野检查中视野平均缺损显著降低了(-0.9±1.6Z-VAD-FMK使用方法)dB(P=0.024),从-15.1 dB降至-immediate early gene16 dB。结论 青光眼患者ERM发生后虽然视野平均缺损有所下降,但是RNFL平均厚度显著增加。当ERM发生在青光眼患者,临床医生应注意用OCT测量RNFL厚度可能低估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