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七大癌症相关死因,被称为“癌中之王”,其诊断困难,预后极差,目前临床上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寻找和发现胰腺癌靶向特异性药物迫在眉睫。天然源活性分子通常具有多靶点、作用范围广、易获得等特点,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Carabrone是从天名精属植物烟管头草中提取的一种卡拉布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肝癌、抗乳腺癌和抗口腔癌等药理学活性。Nardoguaianone L(G-6)是从甘松属植物甘松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本研究从Carabrone的单独使用,G-6以及G-6与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两方面开展体外抗胰腺癌活性的评估和初步机制研究。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免疫荧光实验、Hoechst 33342染色、Calcein-AM/PI双染、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活力、细胞迁移、细胞内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和群体依赖性、线粒体膜电位、ROS、细胞存活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并通过PI单染、AnnexinⅤ/PI双染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根据蛋白质组学分析并结合JC-1单染、DCFH-DA单染初步阐明药物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首先,Carabrone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胰腺癌Capan-2、PANC-1、SW1990和CFPAC-1细胞增殖,其IC_(50)分别为47.62±1.72μM、7.78±2.62μM、5.53±1.19μM和48.72±2.90μM。Carabrone体外抗胰腺癌SW1990细胞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arabrone可使SW1990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降低7倍,细胞迁移率降低2-4倍,且迁移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均被抑制。Carabrone可诱导SW1990细胞发生凋亡和G2期周期阻滞,增加了SW1990细胞内ROS的水平,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Carabrone通过上调CSNK1E和下调WWTR1调控Hippo信号通路,通过HMOX1、SLC7A11和MAPKAP1的上调诱导铁死亡的发生。其次,G-6以剂量依赖Glucagon Receptor抑制剂的方式抑制胰腺癌Capan-2、PANC-1、SW1990和CFPAC-1细胞增殖,其对SW1990细胞的IC_(50)为30.14±16.11μM,其余三种细胞的IC_(50)均大于50μM,且浓度依赖型地抑制SW1990细胞迁移。与GEM处理组相比,G-6联合GEM用药分别使SW1990、Capan-2、PANC-1细胞的存活率降低1.35-3.39倍、1.12-2.39倍和1.32-2.83倍,而对CFPAC-1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G-6和GEM分别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G-6和GEM联合给药后出现细胞变亮、间隙变脏,发生核凝集和核仁收缩等现象。G-6联合GEM用药可显著抑制SW1990细胞增殖,诱导SW1990细胞G1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其效果优于G-6或GEM单独使用。G-6联合GEM用药可诱导SW1990细胞内ROS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通过下调PI3K、TGPhotorhabdus asymbioticaFβ1和PLCD1蛋白表达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综上所述,Carabrone通过Hippo信号通路介导的增殖抑制和迁移抑制对胰腺癌SW1990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性,并使其细胞周期G2期发生阻滞,调控Hippo信号通路并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与单独给药相比,G-6联合GEM用药增强了SW1990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其主要通过下调PI3K、TGFβ1和PLCD1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从而诱导ROS增加,破坏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为寻找抗胰腺癌药物先GSK1120212体外导化合物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撑。
Author: admin
膝关节结核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膝关节结核的MRI表现,提高对膝关节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23例患者的影MRI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23例患者26个膝关节结核,其中单纯左膝8例,单纯右膝12例,双膝3例。全部病例行膝关节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MR平扫,12例患者行钆贝葡胺增强扫描。结果单纯滑膜结核7例,表现为滑膜增生,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在MRI在T1WI上呈较为均匀中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表现,增强扫描见条状及斑片状强化。滑膜结核合并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共11例,MRI表现除滑膜增生外还表现为半月板损伤,以半月板后角II°Baricitinib molecular weight及以上损伤为主,交叉韧带不全性损伤及水肿为主。全关节结核14例,表现为骨质破坏以及骨髓水肿,骨髓水肿表现为斑此网站片及片状高信Respiratory co-detection infections号。结论 MRI对膝关节结核病变范围和程度的判断及骨质破坏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作用。
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血液内科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150例,同时随时选取同期60例未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收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Direct medical expenditure,包括年龄、患病类型、住院天数、中性粒细胞值、粒细胞缺乏时间、治疗方式、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等,分Rapamycin采购析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液病患者疑似发生血流感染后,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于血培养瓶内,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50例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8株。其中革兰阴此网站性菌93株,革兰阳性菌44株,真菌11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1.62%),大肠埃希菌(16.22%),铜绿假单胞菌(10.81%)。革兰阳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8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7.43%)。真菌均为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4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2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5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高于4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未产生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40%,均未产生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菌。对比150例发生血流感染与60例未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值、粒细胞缺乏时间、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抗感染药物使用种类、是否接受化疗、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值≤0.2×10~9/L、粒细胞缺乏时间>7 d、抗感染药物使用种类>2种、接受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是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病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多种药物均呈现较高耐药率。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去除污染物效能与机制研究
罗丹明B和甲醛是染料废水与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光催化技术可以高效率、低能耗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石墨相氮化碳(g-Cfarmed Murray cod_3N_4)因其能带可调性强、可见光响应好、原料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应用潜力的光催化剂。然而,纯g-C_3N_4存在载流子复合率高、易聚合、可见光利用率低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引入Mo S_2和丝瓜络生物炭(BC),改善纯g-C_3N_4存在的不足,提升其去除罗丹明B与甲醛的效能,揭示光催化剂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并分析光催化剂去除目标污染物的经济性。具体研PI3K/Akt/mTOR抑制剂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以目标污染物去除效能为评价指标,从尿素、三聚氰胺、硫脲三种前驱体材料中筛选出尿素制备的g-C_3N_4(UCN)为基础材料;以UCN与Mo S_2的质量比为条件,采用超声法优化制备出UCN与Mo S_2质量比为25:5的二元复合光催化剂(g-C_3N_4/Mo S_2);控制BC投加量,采用“超声-煅烧”法优化构建出g-C_3N_4、Mo S_2与BC质量比为25:5:5的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即为优选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2)考察溶液p H值、目标污染物初始浓度、光催化剂投加量对最优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去除效能的影响,随着溶液p H值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升高,罗丹明B的去处效果降低,而随着光催化剂的投加量上升,罗丹明B的去除率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甲醛初始浓度升高会降低甲醛去除率,随催化剂投加量增加甲醛去除率呈现先增加后不变的趋势,且催化剂对甲醛的最大去除率为98.9%。(3)XRD、SEM、EDS、FT-IR、UV-vis DRS、PL表征分析显示,g-C_3N_4/Mo S_2/BC展现出更高的分散度、更更多强的载流子分离能力、更宽的光谱响应;根据自由基猝灭实验可知,g-C_3N_4/Mo S_2/BC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结合反应过程所需的氧化还原电位和禁带值判断,g-C_3N_4/Mo S_2/BC形成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4)结合光催化剂去除效能,从原料成本方面进行经济性分析显示,在UCN的产率为3.03%情况下,UCNMB5去除单位质量罗丹明B和甲醛分别需要花费0.017元和0.157元的原料成本,相比于UCNM5和UCN分别减少花费约15%、20%和6%、13%,表现光催化剂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升。
色胺酮对p53突变型肺癌H322细胞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色胺酮对p53突变型肺癌H322细胞增殖、购买MS-275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色胺酮分别作用于H322细胞,通过CCK-8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变化,Hoechst33258/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评价细胞迁移能力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mut-p53、bcl2、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和转移相关标志物蛋白E-cadherDorsomorphin细胞培养in与N-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色胺酮均可抑制H322细胞的增殖且提升H322细胞的凋亡水平(P<0.05)。色胺酮可降低H32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此外,色胺酮可提高H322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H322细胞中mut-p53、bcl-2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色胺酮能够降低肺癌H322细胞的增殖和提升其凋亡能力,其核心机制与mut-p53表达抑制,继而激活bcl-2/bNew genetic variantax/caspase-3信号轴相关;色胺酮能够抑制H322细胞的迁移能力,其机制与N-cadherin和E-cadherin的活性关系密切。
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microbial infection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曲肽)和对照组(奥曲肽),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康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nagliflozin生产商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Bemcentinib体内实验剂量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G、TC和LDL-C水平及血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G、TC、和LDL-C水平及血淀粉酶水平均更低,HDL-C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康复指标时间均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改善血脂水平,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平均血小板体积联合血栓弹力图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的价值
背景:血栓弹力图对于识别人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升高与血栓有一定相关性,那么血栓弹力图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联合诊断对血栓预测是否更加准确。目的:通过平均血小板体积联合血栓弹力图来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液的状态及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2年3月间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后第7天的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60例,对Aboveground biomass照组60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全血细胞和血栓弹力图检查,采用多因素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测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结果与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最大振幅的相关性最强,凝固角其次;术后第1天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凝固角是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栓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血小板体积预测血栓的最佳临界值是10.73 3-Methyladenine小鼠f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5(95%CI:0.568-0.762,P <0.05);而采用平均血小板体积联合凝固角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寻找更多:0.750-0.879,P <0.05);此外,血栓组术后的最大振幅、凝固角、综合凝血指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可以反映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天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凝固角的联合使用可提高对血栓形成的预测能力。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对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血小板计数加倍)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75例MDS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MDS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是否加倍分为血小板倍增组和血小板非倍增组,并进行组间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治疗反应及疗效。此外,还比较了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中的差异。结果:血小板倍增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ORR明显优于非倍Symbiotic organisms search algorithm增组(P=0.002),两组获血液学改善的病例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此外,血小板倍增组和非倍增FG-4592分子量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26和11个月(P=0.001)。血小板倍增组的总生存期(OS)、1及2年OS率也明显优于血小板非倍增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是MDS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3)。阿扎胞苷治疗MDS患者确认细节血小板数倍增的反应率与地西他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23.8%,P>0.05)。结论: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可作为MDS患者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反应率和较长OS的预测指标。此外,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血小板数倍增的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测的改良和验证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危险因素;改良适用于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Caprini Risk Assessment Model,Caprini RAM)并重新划分风险分层,提高对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VTE的预测价值,精准筛选神经外科脑肿瘤VTE高危患者,为今后脑肿瘤患者VTE防治提供依据,减少VTE的发生,防止过度预防。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初步构建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VTE危险因素库;(2)开展专家会议,邀请11位专家对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VTE危险因素库进行讨论,筛选危险因素,形成最终版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资料收集表;(3)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入住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比例为1:1,以确诊VTE的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未发生VTE的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收集到的660例患者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将建模组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探讨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b值)对新增危险因素赋值,采用快速聚类分析对改良版Caprini RAM进行风险分层。在验证组中,采用卡方检验对原版Caprini RAM和改良版Caprini RAM分层有效性进行对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比较两模型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原版Caprini RAM原有的危险因素,形成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VTE危险因素库,包含危险因素82项;(2)专家会议表有效回收率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基于专家意见,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VTE危险因素库删除危险因素32项,更改危险因素2项,新增危险因素6项,最终纳入危险因素54项;(3)本研究共纳入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660例,VTE患者330例,其中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34例,主要表现为患者肿胀,症状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6例,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4)建模组单因素分析显示VTE组和非VTE组在年龄、肿瘤类型、严重肺部疾病、脑卒中、卧床时间>72h、其他先天或后天血栓形成、下肢水肿、手术时长、计划性小手术、开放型大手术、术中输血、中心静脉通路、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脱水剂、使用止血药、使用化疗药物、术后首次D-二聚体增高、术后首次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术后首次纤维蛋白原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类型、严重肺部疾病、卧床时间>72h、其他先天或后天血栓形成、手术时长>322.5min、术中输血和术后首次纤维蛋白原增高是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改良版Caprini RAM包含危险因素42项,聚类分析后模型风险分层为低危(0~5分),中危(6~10分),高危(11~16分),极高危(≥17分);(6)使用验证组对原版Caprini RAM和改良版Caprini RAM风险分层有效性比较显示,两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原版Caprini RA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34,95%置信区间为0.666~0.803,截断值为5.5,约登指数为0.347,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49.0%;改良版Caprini RAM的AUC为0.851,95%置信区间为0.798~0.903,截断值为8.5,约登指数为0.588MAPK抑制剂,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70.0%。结论:(1)本研究专家会议的专家积极性、专家权威程度均可被接受,专家会议结果可靠;(2)年龄、肿瘤类型、严重肺部疾病、卧床时间>72h、其他先天或后天血栓形成、selleck Compound 3手术时长>322.5min、术中输血和术后首次纤维蛋白原增高是神经外科脑肿瘤患者VTE独立危险因素;(3)改良版Caprini RAM包含42个危险因素,分为低危(0~5分),中危(6~10分),高危(11~16分),极高危(≥17分)4个风险分层;(4)原版Caprini RAM和改良版Caprini RAM对于神经外科脑肿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都具有中等强度的预测价值,但改良版Caprini RAM根据脑肿瘤的疾病特点,增加了特异性危险因素,预测效果更好。
基于Tc17细胞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免疫机制及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干预作用
目的:确定在多发性硬化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中IL-17分泌型CD8~+T细胞亚群(Tc17细胞)的作用及其与Th17细胞作用的异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EAE的效果及可能机理,以期为将来临床治疗MS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_(35-55)多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peptides _(35-55),MOG_(35-55))、结核分支杆菌素(PTX)、完全弗式佐剂(CFA)诱导雌性C57BL/6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a EAE)动物模型(n=20)。a EAE小鼠病程通过0-5级EAE评分进行评定,在EAE评分达到3-4分(12-14天)时处死,脊髓通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HE)以及Luxol快速蓝(LFB)染色进行检查;通过尼龙毛柱从脾脏分离T细胞,并使用CD4和CD8分离试剂盒纯化为CD4~+和CD8~+T细胞,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确定纯度,进而制备MOG_(35–55)特异性T细胞。培养基中辅以MOG_(35-55)、mitomycin C处理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和IL-23来诱导Tc17和Th17细胞。用增殖反应检测其抗原特异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的Tc17和Th17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和IL-17的分泌。将激活的Tc17和Th17细胞尾静脉注射到健康小鼠体内来制备过继转移EAE模型(t EAE),通过脊髓组织学和髓鞘染色检测其致病性。完成此期实验后,再次使用MOG_(35-55)诱导雌性C57BL/6小鼠建立a EAE动物模型(n=32),当a EAE小鼠EAE评分达到3-4分(第12-14天)时,将a EAE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以二种不同剂量(高剂量组50g/kg,低剂量组5g/kg)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作为实验组、以泼尼松(6mg/kg)作为阳性对照、以蒸馏水作为阴性对照,灌胃治疗14天(第28天)处死,通过EAE评分、体重、脊髓组织学和髓鞘染色、抗原特异性检测、ELISA测定培养的Tc17和Th17细胞上清液中IFN-γ和IL-17的分Imidazole ketone erastin泌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纯化后的CD8~+CD3~+和CD4~+CD3~+细胞分别为总CD3~+细胞的88.2%和90.1%,然后分别诱导为Tc17细胞和Th17细胞,使用MOG_(35-55)多肽刺激这些细胞增殖实验以评估其抗原特异性。结果发现Tc17细胞对MOG_(35–55)的反应低于Th17细胞,但Tc17细胞的反应并不依赖于Th17细胞。与Th17细胞相比,Tc17细胞分泌更少的IFN-γ和IL-17。2.通过过继转移MOG_(35–55)特异性T细胞non-medicine therapy诱导EAE(t EAE)小鼠模型,与Th17细胞-t EAE相比,Tc17细胞-t EAE出现相似的EAE评分和较轻微的炎症和脱髓鞘。3.与低剂量HQGZWW组和蒸馏水相比,高剂量HQGZWW组和泼尼松组EAE评分和病理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1.在EAE中Tc17细胞具有独立的致病性,但程度较Th17细胞MK-1775低。抗原刺激后Tc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类型与Th17细胞类似。2.高剂量HQGZWWD对EAE评分的影响与泼尼松相似,而低剂量HQGZWWD没有这种影响。